生态环境部202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为:“本标准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作为农田灌溉水源的水质监督管理。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除外)以及未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进入农田灌溉渠道,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按本标准进行监督管理。”,未包含水产养殖废水、尾水进入农田灌溉渠道用于农田灌溉的情形。现在有两个问题:1.水产养殖废水、尾水进入农田灌溉渠道用于农田灌溉,能否参照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除外)以及未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适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2.某水产养殖企业的养殖废水、尾水进入农田灌溉渠道,该渠道延伸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后,渠道末端水排入河、湖等地表天然水体。在该水产养殖企业与渠道末端之间的这段渠道内,有多处将渠道内的水抽入或引入农田的灌溉取水点,也有多处来源不明的水汇入该渠道,该水产养殖企业养殖废水、尾水最终进入地表天然水体的废水量或尾水量已无法估算。请问这种情况下,该水产养殖企业养殖废水、尾水水质按什么标准进行监督管理?麻烦就上述两个问题予以解答,谢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条“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水产养殖企业作为水产养殖废水、尾水排污责任主体,应依法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参照《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217—2023),水产养殖企业应根据水产养殖方式、养殖周期、品种、规模、布局等因素,科学选择不同类型水产养殖的排放控制方式。目前,我区尚未制定出台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建议按照以下原则监督管理:对于有尾水排放的,可结合排放去向,区分受纳水体水质改善要求,通过论证,合理设置确定排放限值;若将水产养殖废水、尾水排入农田灌溉渠道用于农田灌溉,可依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对水产养殖废水、尾水进行处理后达到标准后排放至农灌区;对于未明确环境功能的受纳水体,水产养殖尾水可参照执行排入一般水域要求的排放限值或者农村灌溉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