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16: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润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李一平、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彭新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纪豪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薛彬主持。
时间: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16: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陈润东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 李一平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 彭新唐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梁纪豪
主持人: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薛彬
16:00
薛彬:
16:01
陈润东: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广西河湖长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今年广西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情况。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广西的河湖长制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关于强化河湖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坚持不懈抓好河湖长制“有名”“有责”“有为”“有效”,忠实践行总书记“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殷切嘱托,取得了新的成效,强而有力地保障了全区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今年1-10月,在江河来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近四成的不利情况下,全区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3%,位居全国前列,高出全国平均值15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前30名排名,广西有10个市进入榜单,比2020年增加1个,其中有6个市进入前10名,保持全国领先。在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广西落实河湖长制得到督察组充分肯定;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中,桂林市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做法获得通报表扬。今年的河湖长制工作及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6:03
陈润东:
一是河湖长制体系不断完善和强化。调整完善了各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其中自治区河长会议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5个扩大到19个;全面完成了各地集中换届后的河湖长变更调整,全区共落实2710名总河长、2.6万余名河湖长。从自治区层面将河湖长制纳入党委组织部年度调训计划,加大对各级河湖长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力度,全区共培训30多万人次,进一步强化河湖长责任和规范履职。积极培育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民间河长”“河小青”“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母亲河”等系列活动,推动形成治水护水强大合力。
二是河湖整治成果不断巩固和提升。持续深入推进自治区总河长令落实落地,巩固和拓展“河长治污”“清四乱”“河湖划界”“河道非法采砂整治”“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深入推进河湖“四乱”问题清理整治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开展了8批次暗访督查,2轮次重点河湖卫星遥感监测,截至11月底,全区已完成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804个,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坚持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已降至124.5立方米,保持逐年明显下降,“十三五”期间降幅达到35.4%;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77%,全区70段城市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20平方公里。
三是河湖空间管控不断规范和加强。全区18936条河流、19个湖泊管理范围全面划定,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37条跨设区市河流水量分配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跨县(市、区)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编制了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80条河流及325条(个)其他重要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河湖划界和岸线规划成果同步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控,完成邕江、柳江等12条(段)主要河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主体工作,河湖管控红线加快构建。
16:07
感谢陈润东先生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属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6:12
南宁晚报记者:此次排名中广西有10个城市位列全国水质30强,近年来,全区开展哪些有效措施保持城市地表水质状况优良?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成立重点流域指挥部统筹推进系统治理,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桂江、柳江、郁江、西江等流域开展现场调研和召开专题会,高位推进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为实施精准治污,制定了义昌江、罗江、南康江、下包河、西门江、白沙河等6条水质不稳定流域“一河一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各方职责,有效改善流域水质。梧州市义昌江水质由原来的Ⅴ类稳定提升至Ⅲ类,钦州市大榄河由原来的劣Ⅴ类稳定改善至Ⅳ类,达国家考核目标要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区63个自治区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建成127个县级及以上和723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36万吨/日,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现有排放需求;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思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确保我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良,以高水平保护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6:15
经过“十三五”努力,至2020年底,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77%,99.4%的规模养殖场配套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今年全区主推两项工作,一是主推“高架网床+异位发酵床”零污水生态化栏舍建设,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160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建成66.24万平方米新建栏舍。二是推进畜禽粪肥还田管理制度落实,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在全区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建立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计划,建立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台账,取得预期效果,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16:16
当代广西记者:请介绍目前广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展,下一步计划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彭新唐: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以问题为导向,重点采取以下措施,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一是强化河长制落实。重点对河道城市段排水排污和垃圾乱倒的监管,加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运营,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二是强化雨季溢流控制。重点对城市暗涵整治、合流制直排口等雨季溢流控制工程,确保不因雨季溢流导致返黑返臭。三是强化执法。重点落实排水排污许可、违法排污联合执法等制度机制,规范源头排污,纠治违法排污,确保不新增黑臭水体。四是强化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污水集中收集率,结合城市排水防涝、旧城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等进一步优化城市排水体系,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五是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推进示范城市建设,以示范带动全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16:22
“十四五”期间,广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漓江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漓江流域水资源调配,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漓江保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
16:26
砂石是工程建筑的主要原料,在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刚需与约束背景下,砂石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受高额利润驱使,前些年有的地方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个别地方多发、重发,甚至涉黑涉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也给河湖管理带来严峻挑战。经过近几年来的持续严打和疏堵结合,目前我区河道非法采砂已得到有效遏制,河道采砂乱象得到根本扭转,总体上实现了有序可控。这些成效的取得,是我区牢固树立、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和平台作用,持续把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和建立健全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列为全面深入落实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内容,结合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借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大威力,进行了全面深入整治。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措施。
一是常抓不懈,持续发力,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持续深入推进江河湖库“清四乱”专项行动、河道采砂整治专项执法行动、“积案清零”专项行动、河湖(库)执法三年工作方案等系列行动,不断强化以河道采砂为重点的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近年来共查办非法采砂案件1966件。结合扫黑除恶常态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今年9月30日,自治区颁布实施了第5号自治区总河长令,高位推进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对河道非法采砂行为不但严打,还要深挖,形成强大威慑。
二是建章立制,严格监管,筑牢非法采砂防控体系。针对采砂监管工作中对“采、运、销”关键环节存在的短板弱项,制定了河道采砂管理操作规范,出台《关于河道、航道整治砂石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河道采砂防控机制,强化全流程、全要素管理。加快构建“互联网+”监管体系,升级改造广西河道采砂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全区河道采砂规划一张图展示、可采区电子围栏、采运砂船轨迹监控、砂石合法来源查证、上砂点位和堆砂场视频监控等功能,不断强化监管信息化现代化,筑牢技术防控,提升监管能效。
三是改革创新,疏堵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河道采砂监管模式。积极探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等协作机制,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充分运用公益诉讼、刑事打击等方式,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破坏水环境、危害水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全区河道采砂整治非法采砂点258个,打击非法采砂船只265艘,处理非法砂石59600立方米。我们探索创新的河道采砂“采销分离”管理新模式,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河沙资源,获水利部、自治区党委改革办和政法委推广。
16:33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梁纪豪:16:36
科技日报记者:请介绍我区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以来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要点。
彭新唐: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19年以来,经过三年的攻坚克难,我区基本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扭转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偏低的局面,我区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基本摸清全区排水设施底数。2019年以来,我区积极争取中央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4300万元,作为引导性资金专项用于城市排水管网普查,全区累计完成排水管网排查超过2万公里,其中市政管网约1.2万公里、小区地块管网约8000公里。全区14个设区市基本完成排水设施地理信息GIS系统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强化城市排水设施运营监管。二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以来,全区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9.5万吨/日,增幅为37%。截至2021年11月,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441.35万吨/日,进一步补齐我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污水处理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需求。三是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提升明显。我区大力推进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补短板,3年来全区城市累计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约1888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逐年提升。据统计,2021年1-11月,全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预计可达50.1%,较2018年提升约60%;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由2018年54mg/L提升至71mg/L,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提升显著。四是建立健全排水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以来,我区严格按照自治区政府要求,督促指导各市逐步建立健全城市生活污水应接尽接机制,严格落实排水许可管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大力推进“厂-网-河(湖)”一体化建设,涌现出南宁、桂林、防城港等多个优秀案例。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以解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导向,围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核心指标,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增效率,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促进全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目前,经自治区政府同意,我厅与自治区财政厅已印发《广西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PPP模式投融资方案》,自治区财政将对污水垃圾处理设施PPP项目给予专项补助。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全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50万吨/日以上,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平均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65%以上。
16:42
薛彬: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