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互动 > 新闻发布 > 发布实录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2022-04-15 16:31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文/图 计韦杰 黄彦博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于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9:00,在自治区生态环境新闻发布厅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粟定成介绍一季度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韦卫华、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田雷回答记者的提问。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2年4月15日  9:00

地 点: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楼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粟定成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 韦卫华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 田 雷

主持人: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粟定成

粟定成: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自治区生态环境厅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我是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粟定成,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季度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韦卫华、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田雷回答记者的提问。

2022年一季度,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工作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年工作开了好局。

一、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6.0%以上;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1%;臭氧(O3平均浓度为10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与去年同期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优良。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2%以上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设区市3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97.1%。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集中发力。统筹推进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精准应对污染天气,1—3月,广西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秸秆露天焚烧火点2179个,同比减少16.4%春节期间严格管控烟花爆竹燃放,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碧水保卫战步伐加快。印发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完成3488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63个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全面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印发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规划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

三、服务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推动已获命名的1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绿色发展转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指导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碳减排影响评价完成《广西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前期研究》,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二)主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着力推进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765个。加快推进向海经济发展战略,成立工作专班,指导服务平陆运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组织协调北海市、玉林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深海排放设施建设前期工作,为重大项目布局北部湾沿海区域创造条件。

(三)加快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编制完成广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暂行管理办法推进“三线一单”落地应用试点,1个试点市、14个试点县(区)发布试点工作方案。

四、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今年以来广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加大协调工作力度,组建技术团队支援、指导和帮助医疗废物收集、运输、集中处置等工作确保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妥善安全处置。

下一步,广西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密防范生态环境安全服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下面进行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科技日报广西记者站记者提问:今年广西疫情形势严峻,请问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是否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田 雷: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处置是疫情防控工作最末的一道公共卫生防线,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二次污染的关键环节。

以来广西百色、防城港、崇左等市相继暴发疫情,我厅积极应对,全力协调各市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能力配置,一是派出专业团队紧急驰援,以代运营模式保障百色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二是开展技术帮扶来指导规范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三是协调其他城市处置能力,支援分担崇左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压力。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确保全区医疗废物得到及时、有效、安全处置,助力我区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2月4日至4月6日,全区共处置医疗废物25105吨,其中涉疫医疗废物368吨;其中:百色市收集和应急处置医疗废物1829吨(含涉疫医疗废物 66吨),防城港市收集处置医疗废物1715吨(含涉疫医疗废物41吨),崇左市收集处置医疗废物1023吨(含涉疫医疗废物62吨),实现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安全处置。

中新社广西分社记者提问:广西正在积极打造向海经济,据了解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正在主动推动沿海深海排放管网设施建设。请问,目前进展如何?

韦卫华: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东融”“南向”发展战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新机遇,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支撑,加快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建设美丽海湾长远目标,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部署,我厅会同自治区北部湾办协调组织开展沿海深海排放口选划论证和建设推动工作。

深海排放口设置取决于所在海域水动力条件和环境容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布设,可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尾水引至水动力条件好、环境敏感度较低的海域排放,有效地减缓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大幅度提高环境承载力。

前期已经完成了《北钦防一体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北钦防三市经济社会发展海洋排污需要评估报告》2021年11月,北海铁山港深海排污区选划论证报告提出铁山港最优深海排污口组合方案,该方案通过了区内外专家和部门的评审;经充分协调,12月完成了铁山港深海排污区(口)及管网建设路由方案,方案得到玉林、北海两市确认铁山港深海排污管网起点为白平产业园,经龙潭产业园至铁山港东港后,分两线抵达D1临时排污口和A5深海排污口,线路全长约79公里(其中陆管59公里,海管20公里),投资估算37亿元,其中D1临时排污管线计划2022年9月底建成,A5排海管线计划2023年6月底建成使用。今年3月,北海、玉林两市政府协商确定了出资共建方案,标志着铁山港深海排放管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钦州港、防城港深海排污选划论证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提问我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是否满足全区医疗废物处置需求?是否具备有效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田 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将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能力建设提上重要议程。我厅通过争取中央资金补助、部门预算专项资金补助等方式,安排资金1.9亿元,支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技改升级和收集转运试点建设,并实现技改项目的14个设区市全覆盖(崇左、防城港、贺州、北海市项目正在建设中)。至2021年底,全区16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处置能力为170吨/日,比2019年末提高1.3倍。

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方面,2021年我厅未雨绸缪,在全区范围内择优指定19个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单位,依托全区各地已建成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厂、水泥窑等装置,形成应急协同处置医疗废物能力。随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动态调整增加2家单位。目前,全区登记在册应急协同处置医疗废物设施21台(套),应急处置能力合计584吨/日,并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全覆盖。因此,目前全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充分保障并有盈余。

中国环境报广西记者站记者提问自治区14个设区市“三线一单”成果均已发布,“三线一单”成果如何发挥作用?

韦卫华:

目前,我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已从编制阶段转入落地应用阶段。“三线一单”编制和成果发布是基础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成果应用“后半篇文章”。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方面,我区各市、各部门充分应用了“三线一单”相关成果,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中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推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法规要求落后产能的清退工作;其中,贵港市利用“三线一单”成果指导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案例库。今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梧州市、平南县作为自治区试点单位开展成果运用,其余每市选择1个县开展试点,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地市落地并加强应用,进一步拓展深化“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实践应用。

二是稳步推进“三线一单”落地应用试点工作,以试点引领全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实施。

三是更新全区和各市“三线一单”成果数据,建立全区精细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四是优化“三线一单”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和公众服务等功能建设,制定“三线一单”移动端应用方案,协调推进融合工作。

五是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暂行管理规定》,进一步引导规范“三线一单”成果实施应用、更新调整工作,建立跟踪评估机制,每年对各市“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估,进一步压实各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央广网广西频道记者提问平陆运河建设是广西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工程,各界高度关注。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作为生态环境部门,是如何推动绿色低碳生态运河前期工作的?

韦卫华:

大家知道,灵渠是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凿通航的湘桂运河,迄今已有2236年。5年后的2028年广西又一项运河工程将建成。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平陆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和前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立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平陆运河环评前期工作

一完成规划环评审查,为项目环评提供依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和生态环境部工作指示,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指导交通运输厅开展运河航道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管领导两次带队前往钦州、南宁市运河沿线调研指导。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21年12月底完成编制并通过厅组织审查,2022年1月下旬印发审查意见。

二科学指导项目环评编制,按计划推进环评工作。我厅每周跟进平陆运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工作,提前介入把脉,超前服务通过组织专家深入分析运河线路走向对饮用水源地、红树林湿地、牡蛎种质基地、洄游鱼迁徙产卵的影响,研究避让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类产卵场、栖息地,减少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自然岸线,建设鱼类洄游通道等降低项目实施后的不利环境影响。同时以打造沿岸“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生态廊道思路结合运河沿线规划的工业、农业、生活排污需要,论证构建沿线生态循环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污水、生活垃圾综合整治,开展两岸植树造林绿化,设置运河生态涵养区,构造连通区域河湖溪湿地等,形成沿生态屏障,提升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打造全国人工运河绿色设计典范。

目前,平陆运河项目已经完成了地表水、地下水影响评价专题,正加快推进红树林、盐水、牡蛎等专题编制,力争5月上旬形成高质量的环评文件,6月底前完成环评批复。

粟定成: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同志的精彩回答,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处室进行沟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微信
微博
客户端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