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互动 > 新闻发布 > 发布实录

“奋进新征程·广西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2-09-28 10:40     来源: 广西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奋进新征程·广西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于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10时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何运安,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罗棋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樊一江,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辛卫红,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赖春苗,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白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陈志军主持。


“奋进新征程·广西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何运安   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罗棋权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


  樊一江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辛卫红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赖春苗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


  白   岚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主持人:


  陈志军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10:00


陈志军: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的“喜迎党的二十大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奋进新征程·广西改革这十年”。


  今天,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何运安先生,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罗棋权先生,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樊一江先生,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辛卫红先生,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赖春苗先生,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白岚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在新征程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何运安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10:01


何运安: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广西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深化改革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广西视察、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提出“五个扎实”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要求我们按照“四个新”总要求,突出抓好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为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加强统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自治区层面先后推出1730多项改革,有力破解了一系列发展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打造了一系列改革品牌,充分发挥了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0:03


何运安:


  ——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举全区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多项重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广西99.9%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75.1%的事项“一次不用跑”,220类政务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641项实现“掌上可办”。


  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广西科改33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带土移植”“厚土培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坚决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2021年,广西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74.9%,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53.51%,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


  深化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广西投资集团成为西南地区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体系,民营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全区实有市场主体突破400万户。


  稳步推进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实行“带产业项目”等灵活供地和矿产矿业产权改革,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促进工业项目加快落地,2021年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5%。为应对疫情,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首创“桂惠贷”政策,2021年累计投放“桂惠贷”2381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7.36亿元。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制度和政策体系,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等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北流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被《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法采纳,梧州市、凤山县、荔浦市、平南县等4个市县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10:06


何运安:


  ——十年来,我们深化开放合作体制改革,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推动健全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机制,开工建设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抓好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扩能优服、通道物流提升、通道产业融合发展四大行动,推动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从2017年的178列增加到2021年的6117列,物流通达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


  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开放平台,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高质量实施RCEP,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7年排全国第一位。


建立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制,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产业对接、交通对接、市场对接,积极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2012年至2021年广西吸引大湾区投资项目约1.68万个,总投资超过4.67万亿元。


10:09


何运安:


  ——十年来,我们稳步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建设首批10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创新成立全国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播中心,全区66个地区和单位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持续推进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立法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条例,十年间制定、修改法规119件。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着力打造政协“党建品牌”“协商品牌”“同心品牌”,“桂在协商”影响力不断扩大。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全区政法机关机构改革任务,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经验做法获最高检肯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得到中国法学会向各省法学会推广。深化司法责任制和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形成160多项制度成果,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深化社区矫正制度改革,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累计再犯罪率为0.09%,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推进公安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五治融合”,乡村治理群众满意度排全国前列,2019年以来,广西先后有3个县、6个乡镇、59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和示范村镇。


10:12


何运安:


  ——十年来,我们深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强化党委宣传部门归口领导管理,理顺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电影等方面管理体制,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形成自治区、市、县三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机构。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全面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行政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全区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56%、99.31%。


  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整合成立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出版传媒集团。出台支持广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创作出《秀美人生》《大山的女儿》《驻村笔记》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长征红色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10:14


何运安:


  ——十年来,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健全积极就业政策,强化产业、金融、投资、教育、医疗等政策支持就业创业,2012—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4.61万人。


  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1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5%。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探索多元普惠办园机制,2021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3%。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内涵式发展,推进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成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区。


  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上林模式”“融水经验”得到国家部委的肯定和推广,鹿寨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医改办肯定。加快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超70亿元。稳步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医保就医结算村级全覆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深化养老托育服务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给体系建设,南宁市创新公租房建设管理体制,帮助近15万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需求。


10:16


何运安:


  ——十年来,我们有序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牢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田长制、林长制,稳步推进湾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排全国前列,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稳居全国第三位,漓江流域综合治理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粤桂两省区九洲江流域环境联合治理成为全国典范。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中,广西6个设区市进入前10名。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创新“生态+”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7家,旅游、康养、文化和现代特色农业等生态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18个,数量排名全国第一,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000多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


10:18


何运安:


  ——十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管党治党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出台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文件,将“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上。全面完成机构改革,整合撤并党政机构1330多个、事业机构2640个,党政部门内设机构精简31%,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完备高效。深入推进群团改革,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增强。健全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机制,完善青苗人才选调机制。推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N”系列制度文件,在实践中开展容错纠错、关爱激励基层干部,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完成“两责任”“两为主”“两覆盖”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自治区、市、县三级监委如期完成组建,与同级纪委合署办公,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大力推进以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为主要内容的清廉广西建设,建立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10:20


何运安:


  使命催征步履急,改革发展无穷期。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锚定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以昂扬姿态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愿意就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回答大家的提问。


  谢谢大家。


10:21


陈志军:


  感谢何运安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0:22


中国改革报记者:这些年广西上下思改革、谋改革、推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请问我们在激发改革动力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何运安: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这些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改革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改革精神,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在凝心聚力强改革合力、协同攻坚破改革难题、系统集成增改革实效上下功夫,用好改革绩效考评、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改革先进表扬“三大改革利器”,进一步激发全区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动力,开创凝心聚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一是用好改革绩效考评“指挥棒”。突出改革绩效考评的实效导向,赋予改革成效分值达总分的60%以上,改变了以往考评对象仅满足于制定出台改革文件等指标任务的完成、主动创新不够的现象。简化绩效考评指标,紧盯重点工作,压缩无关紧要的常规性指标,并减少考评佐证材料,绝大多数指标由考评单位根据日常掌握情况评分和社会评价赋分,减轻被考评单位迎检负担。2021年,把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从全区综合绩效考评中独立出来开展专项工作绩效考评,有效促进了各级各部门抓改革的积极性。


  二是大力开展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持续开展年度优秀改革案例评选,各设区市和区直、中直驻桂单位积极主动申报最能代表工作水平的标志性改革成果。2021年通过综合评比,从395项成果中评出25项年度改革优秀成果和十佳成果,广西日报刊登十佳成果,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进行了系列报道。今年,我们将结合“改革攻坚落实年”活动,评选出50项改革攻坚优秀成果和十佳成果。


  三是通报表扬改革先进。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广西全面深化改革向深层次挺进,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定期通报表扬广西改革先进,2022年拟通报表扬改革优秀成果30个、改革先进集体50个、改革先进个人200名,并给获评广西改革优秀成果、广西改革先进集体的单位颁发奖牌,给广西改革先进个人发放证书和奖金。


  我们通过“三大改革利器”,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更加昂扬的改革精神,凝聚更加磅礴的改革力量,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实保障。


谢谢!


10:27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这些年来,广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在这里,我想了解一下广西政法机关在践行执法司法为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罗棋权: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聚焦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认真履行职责使命,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推出了一批便民利民改革举措,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全区群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81.44%上升到2021年的98.46%,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从2016年的85.50%上升到2021年的92.80%。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举措:


  一是创新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健全制度机制,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5个,推动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创新救助模式,加强与财政、民政、社保、妇联、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机衔接,确保“救急救难、应救尽救”。2019年至2021年,共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2.73亿元,救助2万余人,有效破解困难群众诉讼难问题。


  二是深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积极构建便民利民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全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全部实现“一窗通办”,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诉讼服务品质不断提档升级。在全国率先试行“法院+工会+人社+N”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为互联网时代新就业形态发展提供司法支持。探索推动边疆民族地区诉源治理新模式,创建“族老调解”“贝侬调解”机制,开展“无讼村屯”创建活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18年以来,全区法院诉前调解47.59万件,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提升。


  三是积极推进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全区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公益诉讼,全面推行“河(湖、林、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打造《“益”心守护·“绣”美漓江》公益司法保护文化品牌,开展“洁岸净海”公益诉讼检察专项行动。2017年7月以来,通过公益诉讼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2.1亿元,追回国家经济利益11.5亿元,11起公益诉讼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四是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全区公安机关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由124项精简到49项。推广使用“广西公安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282项公安业务实现网上办理,一批便民措施在全国领先,如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身份证核验试点,居民身份证制发时间全国最短;创新推出全天候户政、出入境、交警业务“三合一”自助办理服务,全区安装自助设备594台;开展户口迁移“跨省通办”,为群众办理业务4.7万起。深化交通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异地车检、预约检验、“6年免检”和“先发标、后审核”等举措,有效解决群众检车难问题。


  五是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构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1.7万个,实现五级实体平台全覆盖,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514个。设立合作制公证机构5家,改变“坐堂公证”模式,推出“一周七天工作制,承诺中午不打烊”、巡回办证等便捷高效服务,“一证难求”问题基本解决。开发应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广西法律服务网及桂法通APP,2021年以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咨询量47.59万人次,广西法律服务网及桂法通APP浏览量32.62万人次,提供智能咨询2.5万人次。


10:34


广西日报记者: 2019年,国家出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印发实施以来,广西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樊一江: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以来,广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要指示要求,将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牵引工程,举全区之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已覆盖我国中西部17省(区、市),班列年开行量从2017年的178列增长到2021年的6117列,年均增长142%;2021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箱,增速连续四年排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一位。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举措:


  一是创新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总体规划印发实施以来,我区根据国家层面建立的“14+5”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和省际层面建立的“13+2”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成立了由自治区党政领导任指挥长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指挥部,我区14个设区市,以及区直中直38个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作为指挥部成员单位,相关设区市成立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专职工作机构,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是创新建立跨区域共建共享合作新模式。通道运营方面,我区牵头会同重庆等相关省(区、市)共同成立了陆海新通道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推动成立了10个省级运营平台公司,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原则,统筹推进新通道运营体系建设,共同做大通道物流市场。今年“东博会”期间,“广西北部湾港—西藏”海铁联运测试班列顺利发车,标志着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全覆盖。港口建设方面,引进新加坡港务集团、中远海运等国际国内物流龙头企业,开创了港口、航运、铁路龙头企业强强联合的建设运营新模式。


  三是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模式。制定出台了《广西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若干政策措施》及配套实施细则等40多个针对性政策文件,在资金、用地、用林、用能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2021年,我区首次推出以财政间接贴息为核心的“桂惠贷”政策,并专门设置“通道贷”产品,对新通道航运、外贸企业等给予重点支持,截至今年8月底,通过发放“通道贷”产品,累计支持通道项目超过460亿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四是创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新通道在吸引投资、促进产业集聚等方面作用,以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打造以粮油、新材料等临港产业集群,北海、防城港、钦州等3个临港产业园区已实现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加快中马“两国双园”、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等国际省际合作园区建设,通道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10:4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我们知道,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要求,请问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白岚:



  201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一定要把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道路,全面发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一、坚持为国家试制度,政策落地精准到位。广西自贸试验区聚焦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截至今年一季度,广西自贸试验区已全面实施国家《总体方案》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成为全国同批次第二个全面实施试点任务的自贸试验区。一是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推进跨境金融创新改革试点”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出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办法并落地6支基金,总规模超8亿美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业务量突破170亿元,其中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获批复制推广到广西自贸试验区全域。二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落地实施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持续探索优化“一口价”“一箱到底”和“一企一策”等运输模式。2022年1—7月,钦州港海铁联运班列开行4978列、增长4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8.7万标箱,同比增长21%。三是打造沿边开放引领区。友谊关口岸创新实施“甩挂”模式和代驾货代“共享”机制,成为疫情期间全国对越边境口岸中唯一一个不间断运行口岸。开展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模式创新改革,实施“委托申报”“手机APP申报”“直通式通关”等措施,实现互市通关时间压缩75%以上。


  二、坚持为改革闯新路,创新成果特色鲜明。广西自贸试验区将制度创新视为“生命力”,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以改革破解发展难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来,先后形成两批共84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全区复制推广。“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广西边民互市贸易集成改革”等累计7项创新举措获海关总署批复备案,在全国海关稳居前列。一是加快构建对接国际一流标准规则体系。创新实施“负面清单”式放权,广西成为继山东之后全国第二个在自贸试验区实施“负面清单”式放权的省区。持续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基本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事通办”。二是打造面向东盟国际投资贸易先导区。在RCEP生效实施当天,南宁片区率先实现“三个首次”——全国首趟国际货运班列从南宁出发、广西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在南宁签发、全国首家RCEP经核准出口商在南宁认定。崇左片区推动中国铁路历史上首发跨境中药材专列入境。三是不断提升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外商投资企业“一专员两清单”全流程服务模式,促进外资项目进资和增资。创新开展营商环境日常监测,将监测“直通车”开进基层一线,获得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肯定。创新制定营商环境特色发展指标体系,广西自贸试验区是继浙江之后全国第二个制定特色指标发展体系的自贸试验区。


  三、坚持为广西谋发展,制度红利加快释放。广西自贸试验区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东盟特色产品加工等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重大标志性工程,不断拓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维修+加工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截至2022年7月,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超7.6万家,是设立前的20倍。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区万分之五的土地面积累计实现全区实际使用外资额的35.6%和外贸进出口额的34%。


10:46


南宁新闻网记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请介绍一下广西近年来在健全创业就业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辛卫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2012年以来,广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机会。过去十年,我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一是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体系。2012年以来,我区出台一系列措施更实、操作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支持就业创业政策,形成了一套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在促进稳岗扩岗方面,实施企业新增岗位社保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在保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实施重点群体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在支持创业方面,实施一次性创业补贴、扶持创业孵化基地系列政策;在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方面,实施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就业券”补贴等政策。2012年以来,我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1.86万人,其中,2012—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4.61万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


  二是健全粤桂劳务协作机制。近十年,广西、广东两省区密切开展劳务协作,不断健全劳务协作对接机制,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增收。据统计,广西有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到广东就业,占广西赴区外务工农村劳动力人数的90%左右。设立驻粤劳务工作站,广泛收集广东企业岗位信息,优化信息发布机制,将岗位信息发布到村、到易地搬迁安置点,方便群众实时获取就业信息。粤桂劳务协作机制建立以来,我区与广东开展劳务对接2394次,提供5.25万家广东企业239.77万个就业岗位,联合召开现场招聘会1074场,远程在线招聘会664场,组织输送26.23万广西籍劳动力赴粤务工,促进就业增收。


  三是建立“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培育机制。聚焦我区产业发展和地域特色,大力打造“八桂家政”、“八桂建工”、“八桂米粉师傅”等劳务品牌。开展劳务品牌技能提升行动,推进“订单式”培训,全区累计开展劳务品牌培训16.6万人。开展劳务品牌就业创业支持行动,为劳务品牌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开展劳务品牌示范创建行动,认定自治区级劳务品牌培训示范基地6个、龙头企业5家、专家工作室4个,发挥培训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八桂米粉师傅进京城”系列活动、“八桂系列”劳务品牌线上招聘等特色活动,讲好品牌故事,促进创业就业。


  四是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我区深入推进“技能广西行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专项行动,2022年启动专项行动以来,累计为1.19万家缺工企业解决用工缺口17.45万人次。实施技能强百企稳岗促就业专项活动,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稳岗稳就业。组织技工院校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结对实施职业技能帮扶行动,帮助重点群体提升技能。2012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72.18万人次,帮助劳动者通过提升职业技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10:53


光明日报记者:“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采取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赖春苗: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广西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2016—2021年,广西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96.2%以上,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其中2020年、2021年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为100%和98.2%,位列全国第一名和第三名。自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以来,广西有9个市稳居前30名的榜单,有6个市稳进全国前10名。2022年1—8月,广西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以上,优于国家考核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一是创新大环保工作机制,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分管分治向联防联治转变。成立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环委会),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主任,环委会37个成员单位严格落实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形成统筹推进、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建立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创新建立自治区领导分片督导机制,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案件整改工作,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与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四个相邻省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建立12项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和机制,跨省流域上下游协同共治良好局面逐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各司其职,强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各项工作,不断夯实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环境加快形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是落实河湖长制,建成一批美丽幸福河湖。创造性地全面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和横到边纵到底覆盖所有江河湖库的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共设立各级总河长2710名、五级河湖长2.6万多名。全面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全面推行“河湖长+警长”等工作机制,2021年以来共办理涉河湖治理公益诉讼案件1390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210件。将河湖长制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自治区党委深改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督查计划和绩效考评内容,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将河长治污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衔接,高质量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目前已建成139条(段、个)美丽幸福河湖,其中南宁百里秀美邕江、柳州百里柳江、桂林两江四湖、河池下枧河等已成为广西靓丽的山水名片。


  三是以实施跨地区生态补偿试点为契机,打造流域环境治理典范。广西九洲江列入国家跨地区生态补偿试点,推动实施三轮粤桂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筹集资金35.17亿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找准抓手攻克污染难题,针对流域畜禽粪污“头号污染源”,创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解决跨省区流域环境治理难题,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通报表扬和推广。九洲江流域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每年为下游广东湛江市人民群众提供约12亿立方米清洁饮用水,打造流域环境治理典范,多次在《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上宣传报道。巩固扩大九洲江经验,建立区内右江、漓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区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


11:00


陈志军:


  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六位发布人的回答,也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党委改革办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微信
微博
客户端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