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互动 > 新闻发布 > 发布实录

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

2023-12-07 09:10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上午10:00,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三楼多功能厅召开,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潘国尧介绍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情况,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郑里华、马山县人民政府县长韦佳、阳朔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小雪、资源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凤玲、忻城县人民政府县长沈国章回答记者提问。


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3年12月6日 上午10:00

地 点: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三楼多功能厅

出席人员:

潘国尧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

郑里华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

韦 佳      马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小雪      阳朔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凤玲      资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沈国章      忻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主持人:

梁雅丽      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梁雅丽: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今年马山县、阳朔县、资源县获生态环境部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忻城县获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潘国尧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2023年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情况,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郑里华女士,马山县人民政府县长韦佳先生、阳朔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小雪女士、资源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凤玲女士、忻城县人民政府县长沈国章先生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潘国尧先生作介绍。

潘国尧: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交流,借此机会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深入推进我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3年我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有关情况。

2023年,广西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了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马山县、阳朔县、资源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忻城县获得“两山”基地称号。截至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了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两山”基地。通过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为我区打造一批绿色发展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呈现“诗与远方”的美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统筹,有序高效推进创建工作。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全区首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申报竞选演讲活动,来自全区18个县(市、区)领导上台演讲,充分展示各自创建工作情况、亮点和特色,21名专家评委打分,通过竞选确定创建名单和候选申报名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建立了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评审专家库,共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155人组成,为广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三是组织专家指导组,多次到各县(市、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帮扶指导服务活动。四是采取自下而上方式,县级自查自评、市级审核、自治区审核审定,层层把关,遴选申报对象,择优推荐申报,提高申报质量。

(二)长效投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和激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对获得命名的示范县(市、区)给予资金奖励,支持示范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能力建设等,促进示范区全面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印发《关于开展自治区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开展自治区级EOD项目申报,推进公益性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了国家、自治区级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共推荐43个项目进入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其中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35个,总投资824亿元,融资需求599亿元。已入库的EOD项目中包含有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基地的项目,总投资312.85亿元,其中,2021年凌云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入选国家第一批试点,目前已获得银行授信1.8亿元;2022—2023年桂平、三江、富川、平南、阳朔、忻城、上林、荔浦和巴马入选自治区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桂平市空港经济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EOD项目已获得银行授信8.1亿元。

(三)绿色转型,巩固深化创建成果。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注重示范区的绿色转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指导已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的县(市、区)做好绿色转型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制度,推动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22年前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的21个县(市、区),均已编制绿色转型创新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向深入。二是召开绿色转型创新发展业务培训和现场会,组织获得命名的示范区开展工作交流,实地考察学习绿色转型典型案例,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绿色转型新路径,积极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典型案例,走出符合本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四)加强宣传,提升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各种媒体对获得命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区创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创建地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强创建经验与成效总结,优选典型案例进行系列宣传报道,推广创建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有效促进我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1—10月,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0微克/立方米。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2%,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2023年广西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94.5%。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二)探索出广西“点绿成金”发展之路。

通过示范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马山县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生态+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马山县7家企业获“三品一标”认证,“金伦红糖”“金伦黑糖”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成功将马山黑山羊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增长点。阳朔县将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奠定基础。资源县积极推动绿色生态与休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路一廊一河二园三乡九寨”“一江一区一廊一校三洲三村三园”“真宝鼎-南宝鼎”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文明创建共赢之路。忻城县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涌现出红渡镇“蚕舞银丝”赋能乡村振兴、北更乡“花开石漠”石漠化综合治理、思练镇“牛羊兴业”生态种养循环和红水河流域“碧水淘金”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三、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为抓手,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为引领,全面推进美丽广西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篇章。

下面,我们愿意就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梁雅丽:

感谢潘国尧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科技日报广西记者站记者:如今,“绿色”已经成为资源县的发展法宝,请问资源县如何立足本地生态优势,通过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来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

王凤玲: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达83.01%,境内有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广西猫儿山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获得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等诸多荣誉。

近年来,资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本地“金不换”的生态优势,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一是坚持治护优先抓“护绿”,持续守护绿水青山自然生态。资源县是全区林业重点县,境内有原生植物164科1120余种,是我国南方杉木、马尾松、毛竹的中心产区之一。近年来,资源县坚持人防、物防结合,高标准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预案编制和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现有自然保护地5处,占县域面积44.68%。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推广乡村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成功打造了大庄田村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大队、派出所中队和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三级联动机制,划定7个“生态警区”、74个生态网格,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万平方米,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9%,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污水稳定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

二是坚持产业升级抓“育绿”,精心培育绿色有机生态品牌。资源县地处高寒山区,自然资源多样,药用植物达1800余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林下经济面积达85.57万亩,年产值超13亿元,惠及12万余人。近年来,资源县出台中药材种植以奖代补政策,大力发展地标药企、道地药材,打造8个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注册“蒲竹山”“山益厨园”等特色商标,5家中药材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大力发展有机富硒农业,红提、西红柿、辣椒三大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年产值12亿元。依托广西首批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县、广西中药材种植示范县等金字招牌,引进修正药业集团、四川中药材集团、代言人生物医药(广西)有限公司等企业22家,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以“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模式助推林下经济发展,建成粤桂协作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修正集团资源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医药发展格局。

三是坚持经济转型抓“活绿”,大力发展休闲康养生态旅游。资源县旅游资源丰富,汇聚了以“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华南第一漂”资江为代表的世界级漂流资源,以“世界丹霞之魂”八角寨为代表的丹霞地貌精华,以山歌、河灯、油茶为代表的苗瑶少数民族文化,是避暑康养、度假休闲的绝佳胜地。近年来,资源县不断巩固“2022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示范县”建设成果,推进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打造隘门界森林公园、真宝鼎-南宝鼎体育公园,全面提质升级八角寨、资江-天门山、资江灯谷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45万亩。分层次、高标准持续开发生态旅居、民俗文化、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新产品,成功开展2023桂林资源击剑大奖赛等50余场文旅宣传推介活动,举办27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10届丹霞文化旅游节,连续3年举办国际漂流赛事,2023年高质量举办中国漂流联赛年度总决赛。

通过以上举措,资源县生态安全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底蕴更加深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加。可以说,目前资源县青山绿水“颜值”不断提升,金山银山“价值”不断彰显。2023年1—9月,资源累计接待游客541.75万人次,同比增长34.54%;实现旅游消费56.91亿元,同比增长29.09%,规模住宿业达到1096.7万元,同比增长16%。

下一步,资源县将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力争到2035年将资源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一流、高山地质森林景观绝佳、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于一体的宜居宜乐宜游的世界级旅游小镇。 

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忻城县获得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请问忻城县在创建工作中如何用“两山”理论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沈国章: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忻城县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通过市场化机制运作,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在创建过程中探索出了4个具有忻城特色的发展模式,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红渡镇“蚕舞银丝”赋能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忻城作为全国桑蚕第二大县的资源禀赋,通过建设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补齐忻城茧丝绸深加工全产业链,推动产、购、销一体化建设发展。忻城茧丝绸产业园第一期项目将于年底建成,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创利税2亿元以上,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桑园改良50万亩以上,每亩产值将提高到9000—12000元,可为45个脱贫村集体创造分红收益,预计受益脱贫人口约4万人。

二是北更乡“花开石漠”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该模式是将林业产业与林下经济有机结合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政府引导群众选择“金银花纯林”“任豆+竹子”“任豆+桑树”等多种石山造林模式,以产业项目带动石漠化治理。2022年,北更乡金银花总面积已达7万多亩,年产值达到5300余万元,林下种植金银花4700亩,产值140万元。以北更乡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种植金银花10.6万亩,产值超过8000万元,种植户年均收入过万元。金银花产业发展带动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区域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30.6%,提高到如今的67.2%。

三是思练镇“牛羊兴业”生态种养循环模式。该模式是以现代化养殖产业示范区为核心,通过建立“生态种植—秸秆等副产品饲料化利用—畜禽养殖—养殖废弃物处理—有机肥还田”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提高养殖业废弃物利用效率,降低养殖业粪污及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总量。目前在建的南方牛都肉牛产业示范区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2亿元,年创利税约5.5亿元,提供直接或间接就业岗位约19000余个,预计带动受益人口约14万人。澳湖肉羊全产业链项目预计达产后新增年产值9.5亿元,年创利税达9500万元,全县肉羊年出栏将达30万只,可带动就业2000多人。同盼牧歌标准化生态养殖和加工示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出栏生猪30万头,年产值6.75亿元,年创利税0.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四是红水河流域“碧水淘金”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以红水河生态景观资源为核心,以流域治理为主要手段,结合桑蚕、糯玉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该模式带动农户桑蚕产业户均收入超过1万元,带动就业创业5000多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大大提升了六纳村及红水河流域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使六纳村成为忻城县产业振兴样板。

下一步,忻城县将持续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优化“两山”转化路径,不断增强“两山”转化保障机制,走好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保持“碧水、蓝天、土壤”环境安全和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助推忻城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和乡村振兴不断深化拓展。

南宁日报记者:今年10月,马山县入选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请问,马山县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下一步在深化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什么新的打算?

韦佳: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次马山县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我们在开展创建工作中,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完善生态保护体系。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将生态创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深化生态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等体制改革,建立重点环保企业自行监测制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二是持续加大生态项目投入。累计投入2.71亿元,建成172套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1%;建成清洁能源项目9个,年产值达2.4亿元。三是全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充分发挥“中国长寿之乡”、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金字招牌,大力发展杂交玉米、水稻等现代种业,持续培育壮大马山黑山羊、里当鸡、旱藕粉等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小特精新农业产业链,全力推动生态与产业全面融合发展,源源不断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增长点。持续探索“生态+体育+文旅+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的马山模式,全国首个特色攀岩小镇落户马山,推动攀岩、山地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的发展。近年来,马山县多次承办环广西世巡赛(马山赛段)、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攀岩系列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在首届全国学青会6个攀岩比赛项目当中,马山籍选手代表广西斩获3金3银。

多年来,马山县干群齐心协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持续向好”上:

一是生态空间持续向好。近三年来,马山县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在南宁市的第一,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森林覆盖率71.62%,位居全市榜首、全区前列。

二是绿色发展持续向好。马山县累计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89个,成功培育自治区级以上生态乡镇、生态村140个。古零镇获评为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古零镇乔老村获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因山而兴、因生态而美的马山发展模式在2019年12月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评为“中国九大脱贫传奇”之一,得到了东南亚、北非等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是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马山县14次获得南宁市第一名,并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2年,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4.18%、94.73%。

四是经济态势持续向好。2022年,全县GDP同比增长5.0%,增速高于全区2.1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南宁市第二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增速高于全区0.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南宁市第一名。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3%,增速排在全市第三位,高于全区2.4个百分点。

下一步,马山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赢的目标。同时,借此机会,诚挚地邀请各位朋友多到马山走一走、看一看,热情好客的马山人民永远欢迎大家,美味可口的马山黑山羊也随时恭候大家的到来。

广西新闻网记者:阳朔县在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做法和成效?

黄小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阳朔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世界知名旅游县城,历来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非常珍惜漓江和桂林山水这张靓丽的名片。我们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了生态好环境美的宜居生活空间,走出了产业兴百姓富的宜业发展道路,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82.4%。漓江断面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漓江流域生态保护的经验做法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漓江治理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阳朔县连续5年荣获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连续5年荣膺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连续6年蝉联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深化“三统”改革,在创新管理机制上敢于突破

2022年完成“1+10”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组建并实体运转,构筑“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三把“利剑”。在辖区实行全年禁渔、禁猎,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深化。漓江景区、遇龙河景区先后印发了建设运营实施方案和管理暂行办法,落实漓江干流和遇龙河核心区域生态补偿和考核制度,惠及两岸群众7万余人,沿岸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生态富民惠民效应得到广泛体现。编制完成《阳朔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遇龙河景区详细规划》,颁布《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空间规划得到进一步优化。制定实施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奖补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相关文件,考评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持续推进生态治理,在提升山水品质上担当作为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县城和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县城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9.05%;155艘“桂桂渔”废弃船舶清理上岸;投资6.4亿元建成生态环保科技园并投入使用,年产值达4000万元。制定了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和露天焚烧管控方案,严防空气污染。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环境保护方案,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900万元对兴坪镇思的村约1400亩农用地开展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全面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先后投入7862万元对23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投入22.83亿元对82.3公里河段进行治理;投入2882万元人工造林2.75万亩、封山育林26.04万亩;投入资金4250万元推动绿美乡村建设;投入3254万元开展漓江景观提升。目前正全力推进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和遇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

三、持续推进科学利用,在生态经济发展上凸显成效

在生态农业上,建成各级特色农业示范区58个,其中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6个。成为全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效益最好、技术最先进的金桔产区,2022年金桔种植面积达22.8万亩,年产量达到48万吨,“阳朔金桔”品牌连续4年荣登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估值超40亿元。全县苗木花卉栽培面积7万亩,产值4亿元。在生态文旅上,打造了山水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演艺、康养民宿酒店、户外体育运动四大集群,2020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旅游消费超700亿元。

水泽万物、孕育产业勃发,漓江滋养的阳朔,正在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我们将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各项工作,在生态文明传播领航上领跑先行,聚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播高地,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实践,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新篇。

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910记者:广西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作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牵头部门,请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下一步在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郑里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记领袖嘱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以建设美丽广西、生态文明强区为目标,持续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一是创新模式积极申报国家级示范区。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创建指标要求,提前谋划,积极组织各市县(市、区)申报,同时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帮扶和指导做好材料准备,做实指标分析,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走深走实。

二是开创自治区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我们将按照《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和《广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广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级)建设指标及评分细则(试行)》要求,组织开展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评选工作,为成功创建更多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推动示范区绿色转型发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已获得命名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转型发展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成果巩固提升活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加强创建经验与成效的总结和宣传,增强已获命名的县(市、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开展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试点示范,探索“生态农业+林业经济+生态修复+碳汇交易”的多元有机联动新模式,研究探索与美丽乡村、生态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相衔接的新路子,推进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路径的探索和研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四是积极推进《广西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建设工作方案》。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创建,是广西特创,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会同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共同实施,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是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有机联接点,有效促进生态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为厚植广西生态优势,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丽广西赋能。 

梁雅丽:

感谢6位发布人,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相关单位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