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互动 > 新闻发布 > 发布实录

“广西全面深化改革10年成效”新闻发布会

2024-01-09 16:48     来源: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3年12月26日(星期二)10:00,“广西全面深化改革10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运安,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文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石莹,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粟坚,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潘国尧,介绍广西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韦翔主持。

“广西全面深化改革10年成效”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12月26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何运安    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文博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

粟  坚    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石  莹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张  远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

潘国尧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

主持人:

韦  翔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10:00

韦翔: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广西全面深化改革10年成效,今天我们邀请到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运安先生,请他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文博先生,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石莹女士,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粟坚先生,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远先生,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潘国尧先生。

首先请何运安先生作介绍。

10:01

何运安: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改革办,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广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广西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动员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三个共同愿景,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先导和突破作用,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是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着眼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深化政务服务、科技创新、要素配置、财税金融、数字赋能等方面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第二梯队,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数连续6年进入全国前十;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5万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总数超430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园区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糖、铝、汽车、机械、冶金等产业在全国拥有较强竞争力。

二是不断深化开放合作体制改革,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加快打造。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建立促进多要素便利流动的制度体系。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粤桂东西部协作和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建立健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机制,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平陆运河速度”。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和跨境合作,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合作,东盟已连续23年保持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

三是稳步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实行“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创新开展“桂在协商”,实现协商形式“大融合”。深化司法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今年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达98.26%,保持历史高位。秉承宜州合寨村“村民自治”首创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五治融合”,第一批试点城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健全民族工作政策和地方性法规体系,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00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四个家园”建设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民族文化生命力充分迸发。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立健全湘江战役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创新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激励机制,系统重塑广西文艺发展政策环境,长篇小说《回响》、电影《黄大年》分别荣获茅盾文学奖、华表奖。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获批实施,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试运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是持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共同富裕不断推进。扎实推进就业、生育、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改革,完善便民补贴长效机制,着力补齐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短板,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7%,全区医保公共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新进展,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平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六是健全完善生态文明体制,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牢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作出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生态保护正面清单和禁止事项清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田长制,2022年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超8900亿元,打造万亿林业产业指日可待,漓江、那考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美丽海湾,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成功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水、空气、海洋等生态环境质量均居全国前列,生态质量指数居全国第二位。

七是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全过程,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机制。建立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制度体系,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持续开展“强化五基”“提升三化”工作,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带土移植”“厚土培植”机制,打造人才荟萃、要素集聚、业态繁荣的创新创业热土。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清廉广西建设,八桂大地清廉之风劲吹、廉洁之花盛开。

十载改革波澜壮阔,未来改革任重道远。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依靠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10:13

韦翔:

感谢何运安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10:14

消费日报记者: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请问:广西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石莹:

感谢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广西把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制约全局深层次矛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广西深入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一是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推进。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及补充耕地指标交易,2020年以来完成交易金额超190亿元。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出让“标准地”293宗,涉及面积2.40万亩。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审批前期工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要素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三方联动”等工作协同机制以及重大项目“分级分类”服务保障机制。

二是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出台自治区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区所有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服务事项通过国家平台,已全部实现“跨省通办”。制定广西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办法,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设立自治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实施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制度、重大人才项目等。推动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发展,全区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1800家,行业年度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

三是资本要素市场逐步做大做强。制定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若干措施等政策,持续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发展。2023年广西新增上市公司4家,年度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新增新三板挂牌中小企业4家,增量创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2021年至今年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桂惠贷”8320亿元,直接降低相关市场主体融资成本160亿元。

四是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发展。出台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广西科改33条”等政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实施科技“尖锋”行动,创新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围绕产业发展组建任务型、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1—2022年实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066项。坚持“厚土培植”“带土移植”,在全国率先将本级外国专家项目纳入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体系统筹管理。

五是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培育。出台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条例。选取电力、交通、不动产登记等6个应用场景开展试点,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路径和模式。完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建立覆盖自治区、市、县的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体系。

10:20

香港商报记者: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广西持续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请问,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我们在推进面向东盟开放合作领域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粟坚: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以东盟为重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现了对外深化合作、互利合作共赢,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高效率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探索“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实施“百企入边”行动,推进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为全国沿边开放发展提供“广西模板”,边民互市贸易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南宁、崇左、柳州、贺州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实施“千企开拓”外贸强基础工程,持续培育外贸市场主体。十年来,全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3.5%,外向型经济彰显活力。

二是宽领域深化与以东盟为重点的区域合作。连续成功举办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东盟连续23年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桂越经贸合作、桂柬经贸合作、中马“两国双园”、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一批重大机制和项目落地并加快推进,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截至目前,广西已与文莱、越南、新加坡等8个东盟国家开展园区合作,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

三是高标准打造广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2019年,用时8个月即推动广西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四年来,全力推动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实施,聚焦面向东盟、服务陆海新通道、沿边开放三大特色形成169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其中54项全国首创,“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四是高质量推动RCEP全面生效实施。在全国率先梳理印发“三张清单”,连续三年举办RCEP经贸合作工商高峰论坛,携手开拓RCEP国际市场。大力实施RCEP出海计划,北海铁山港区获批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广西优势特色产品面向RCEP成员国出口持续扩大。今年1—11月,广西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3.4%。

五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引领我区对外开放的牵引性工程,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全线动工建设,北部湾港进入全国沿海十大港口。持续提升通道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加快建设。持续促进口岸开放和通关便利化,现有对外开放口岸数量排全国第四,中越边境智慧口岸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货物进出口实现全天候24小时“零等待”“不打烊”。

10:25

央广网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请问,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广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哪些改革成效?

张远: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广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就业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先后出台桂8条、桂11条、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流动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措施、促进充分就业12条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稳岗稳就业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13年以来,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3.65万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成为力挺经济安全预期、稳中应变的压舱石。

二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积极构建学前教育发展保障体系,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7%,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7%,全面消除了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持续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全区高校有195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数量比“十二五”末增长7倍。

三是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制度,推进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11月,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65.07万人、2354.61万人、539.29万人、635.31万人,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8%、40%、152%、95%;全区实施动态监测的低收入人口约为366万人,其中获得低保救助279.8万人,获得特困救助26.47万人。

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惠民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全区已组建各类医联体533个,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县医院。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一体推进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统一规范了职工生育保险政策,并将“无痛分娩”技术和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率先在全国以整省(区)推进DRG付费改革,覆盖100%统筹地区、90%以上病种。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10:31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请问: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在深化改革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效?

潘国尧: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我们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广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跨省、市生态补偿,加快建立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大环保大生态工作格局。

一是不断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强化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和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成立自治区、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管理体制调整和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解决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群众信访问题。广西出台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是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西先后制定《广西环境保护条例》等40多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出台《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等近90个政策文件。开展“三区三线”划定,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西模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创“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实行河(湖)、林、田、湾长制。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深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改革,强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2023年1—11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8.2%;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4.5%;2022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评国家优秀等次(全国排名第7位),广西作为4个省区之一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我们牢记领袖“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殷切嘱托,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生态保护正面清单和禁止事项清单,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研究,推动广西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试点,促进广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百镇千村创建,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部署要求,为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力量。

10:37

广西日报记者: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安全工程,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一环。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请问广西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李文博: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全面深化改革10年来,我们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上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着力在护民安、解民忧、暖民心上下功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服务环境和法治保障。

一是完善多元共治组织指挥体系,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市级抓统筹、县级抓实施、乡级抓落实”治理模式,形成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全面实施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南宁、防城港、钦州、百色、崇左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二是创新联合共建下沉服务机制,形成常态管理新举措。首创推广“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平急转换、党员干部下沉联系网格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动市县乡建成事业单位的综治中心1197个,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筹调度指挥作用,组织90万名党员干部、178万名平安志愿者下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桂林兴安“党建引领振兴路”等做法在全国推广;贵港市“红格善治工程”创新模式成为八桂大地一张亮丽名片。

三是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制度,激活基层服务新动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地方立法,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实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下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龙州县“电视夜校”解纷、富川县“穿针引线”化解省际边界土地山林纠纷、涠洲镇“管快创”化解海岛旅游纠纷的工作法入选全国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推动一站式多元化解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指标排名全国前列。

四是完善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机制,提升平安建设新成效。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管边控边机制,加强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防范化解,确保南疆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全区群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81.44%上升至2022年的98.44%。

10:42

韦翔:

感谢6位发布人,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党委改革办等单位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微信
微博
客户端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