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0月28日(星期一)10: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竑、桂林市副市长龙杏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巩光胜主持。
广西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年10月28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陈 竑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龙杏华 桂林市副市长
主持人:
巩光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10:00
巩光胜: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举行的是广西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新闻发布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竑先生,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龙杏华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陈竑先生介绍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和广西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
10:01
陈竑: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北京时间10月2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宣布,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该平台是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推进的合作伙伴倡议框架下建立的线上互动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与案例分享平台。入选该平台要求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突出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2022年第七届中国6个城市首次入选该平台。桂林市是广西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是对近年来桂林市加强漓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肯定认可认同,将有力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在此对桂林市表示祝贺!
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实至名归。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殷切嘱托,设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漓江保护申报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今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桂林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深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合作协议。广西在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主题边会上宣传推介桂林漓江保护成效引起热烈反响,首次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持续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近三年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年上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等级保持为优,入选全国美丽河湖。
10:03
陈竑:
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是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久久为功的生动缩影。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坚决扛起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政治责任,生态优势不断厚植。今年1—9月,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全国水质排名中9市进入前30名、5市进入前10名,其中,柳州市居第一位,桂林市居第三位。广西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保持全国第三。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自然保护区78个(国家级23个),陆续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新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36种。布氏鲸、中华白海豚、东黑冠长臂猿等珍稀动物频现,白头叶猴保护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八桂大地万物竞生,海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遇见鲸喜”“白海豚、红树林与大工业同在”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在广西比比皆是。
以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为契机,奋力开创美丽广西建设全新局面。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一方面,全面推进美丽广西建设。分层级打造美丽广西样板,开展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等美丽系列建设,以点带面全方位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另一方面,全面讲好广西山水生态故事。推进打造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广西品牌,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在此,我再次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大家能够广泛宣传美丽广西、美丽桂林建设经验做法,携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广西篇章。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10:07
巩光胜:
感谢陈竑先生的介绍。接下来请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龙杏华先生介绍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经验及主要成果。
10:08
龙杏华: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桂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关心指导下,桂林市积极参与“自然城市”申报评选,从国内众多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广西首个成功入选“自然城市”平台的城市,为桂林再添国际殊荣。
近年来,桂林市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生态产品与价值实现、生态修复与全域治理,全面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最佳肯定。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高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我们坚持把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两个保护”放在第一位,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将生态系统保护因素纳入各项政策、规划和计划,持续地保护、连接和恢复自然环境。我们成立了由生态环境、林业园林、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班,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落实。我们还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示范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一起行动,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10:10
龙杏华:
持续擦亮生态环境绿色底色。我们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与植被修复传统工程措施相结合,构建了漓江全流域一体化保护和治理体系。近年来,桂林实施了一系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我们全面整治黑臭水体,通过分层次做好排水管网建设工作,形成完善的雨污分流体系,规范水体沿岸小散户的排污行为,攻坚克难,严控水体沿岸畜禽养殖业污染,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我们还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林业重点生态项目工程等,森林覆盖率达到55.04%。桂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系统稳中向好。
全力推动生物资源高质量保护。桂林市共有32处自然保护地,其中自然保护区12处,风景名胜区4处,森林公园7处,地质公园4处,湿地公园5处,面积62.41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45%。全市境内已知维管束植物种类3120种,特有物种繁多,生物群落结构多样。近年持续发现新物种桂北琴蛙、风筝果等野生动植物,桂林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下一步,桂林市将以入选“自然城市”平台为契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保护好桂林山水,深入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让优厚的自然生态与500万常住人口相依共存,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更加和谐,再创“桂林经典”,助力桂林全面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10:13
巩光胜:
感谢龙杏华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中新社记者:请问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对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有什么重要意义?
龙杏华:
感谢您的提问。桂林市成功“C位出道”,入选“自然城市”平台,这一国际荣誉不仅让桂林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行动成效在全球城市脱颖而出,更进一步提升桂林的全球吸引力和国际认知度,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带来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发展机遇。具体体现在:
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我们将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奋勇争先,擦亮山清水秀的桂林底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加强漓江全流域治理,加快推进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基础项目,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擦亮了桂林旅游的世界名片。我们将在推进生态旅游转型升级上争创一流,迈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桂林步伐。依托“自然城市”这一世界名片,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旅游合作与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生态旅游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旅游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凝聚了生态文明的强劲合力。桂林入选“自然城市”的殊荣,将进一步引起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将借助国际平台的影响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和志愿者活动,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提高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自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汇聚合力,共同守护桂林生物多样性宝库。
谢谢!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广西生态优势不断厚植。请问,广西在推动“两山”转化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竑: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广西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将高颜值的“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高价值的“金山银山”。
一是持续厚植“金不换”生态优势。广西山水秀美,群山环绕,山海相连。漓江是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德天瀑布是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涠洲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广西是全国重要的森林生态优势区和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61亿吨,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红树林面积居全国第二。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01亿立方米,全国第四。食糖产量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水果产量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中国长寿之乡”有37个,全国最多。
二是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打造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品牌,已有49个镇和399个村获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命名,持续推进镇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提质增效,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三是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实施生态环境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8个方面30条举措。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打造绿色工程专项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以最优生态保护、最优水土流失管控、最优资源节约利用、最优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工程。
四是持续打造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广西品牌。搭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交流平台,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和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北海市冯家江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梧州市六堡茶产业赋能增值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2个案例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自治区层面发布3批次38个广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获得主流媒体广泛宣传。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据了解,入选“自然城市”平台竞争非常激烈,请问桂林市是如何在众多国家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的?
龙杏华:
感谢您的提问。桂林能够成功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并在此与大家分享,主要原因是桂林市始终贯彻“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桂林画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桂林生物资源丰富多彩。我市现有自然保护地32处,其中自然保护区12处,自然公园20处。自然保护地面积62.41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45%。据统计,现有维管束植物3120种,陆栖脊椎野生动物63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11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95种。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域之一,完好保存了世界上最具典型特征的原生性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
二是桂林生态环境优美宜人。我市森林覆盖率达55.0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3.92%,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2024年1—9月桂林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3。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2024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生态环境部部长提名推荐等。
三是桂林生态系统持续优化。近年来,一些野生动植物新物种在桂林频频被发现。如桂林漓江沿岸发现植物新物种“阳朔风筝果”,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植物新物种“全州樱花”,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连续8年在桂林青狮潭自然保护区越冬,曾一度宣布绝迹的“彩鹮”首次现身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猫儿山小鲵从发现时的200余条增长到现在的2100多条,还发现了两栖类新物种“桂北琴蛙”,植物新物种“猫儿山香茶菜”和新记录分布物种“红吸盘棱皮树蛙”,等等。
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是国际社会对桂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及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认可,下一步,桂林将持续巩固生态优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桂林力量。
谢谢!
当代广西记者:请问桂林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龙杏华:
感谢您的提问。桂林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近年来,多个新物种、新记录不断涌现,桂林生物多样性“家底”越来越丰厚。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我们以规划为引领,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保护地等区域设置保护缓冲地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8000余平方千米,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1%,为生物生存繁衍留出空间。我们强化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配备专职生态警察、生态辅警325人,1684个行政村驻村辅警履行生态巡查员职责,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生态巡查预警打击全覆盖。我们还强化法治保障,先后制定出台了《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等9部地方性法规,以法治之力筑牢生态屏障。
二是持续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在系统保护与修复上统筹发力,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8.38万公顷,桃花江两岸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十里桃花盛况。我们在监督管理上精准发力,成立广西首个市级湿地保护中心,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整改。我们在资源保护上靠前发力,实施天平山—猫儿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地保护等工程,花坪保护区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猫儿山保护区鸟类重要栖息地等5地入选全国“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三是全面强化共建共治,提升生态系统保护合力。我们强化综合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在广西率先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漓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数字漓江5G融合利用平台,获批建设广西首个城市类型站—桂林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我们强化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设立4·25漓江保护日,建成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21个,成立漓江保护志愿者联盟,吸纳165支志愿服务队伍,5500余名志愿者,开展系列漓江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ABS项目”结项会在桂林成功召开,罗汉果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取得显著成效。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关注。桂林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生态保护,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繁荣的世界级旅游城市。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推动我市的发展。谢谢!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据了解,广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3位。请问,广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什么突出亮点?
陈竑:
感谢您的提问。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珍稀物种、濒危物种的特有值全国排名第一。广西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已知野生脊椎动物1906种,高等植物10466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近年来,我们坚决扛起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政治责任,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以西南岩溶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新划定海洋环境保护的功能区,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的有关措施等,推动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使一些生物多样性资源能够变成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经济谋发展的基因库和宝贵资源。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有效保护了9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44%的红树林湿地、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和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
二是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并举。出台50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办法,持续开展珍稀濒危物种就地和迁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增长明显,白头叶猴种群数量由2003年的598只增加到目前的1400多只,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由3群22只发展到5群40多只,涠洲岛海域附近累计识别布氏鲸60头次,北部湾的中华白海豚数量360多头。推动建立青秀山等濒危野生植物保育基地,积极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2021年以来,望天树、元宝山冷杉、资源冷杉、瑶山苣苔等共回归3800多株。
三是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实施全区160个森林样地植被多样性试点监测,桂林漓江站、环江喀斯特站、北部湾站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以来,广西每年均有新物种被发现,代表性物种主要有桂北琴蛙、花坪白环蛇、大明山竹叶蛙、大瑶山琼楠、石山油桐、猫儿山香茶菜、全州樱花、都安蜘蛛抱蛋、河池首冠藤、阳朔风筝果等。2023年,我区科研人员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72.4米望天树,是迄今中国岩溶地区发现的最高树。2024年,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团队在茂兰—木论片区发现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原生性亚热带岩溶森林,是全球同纬度现存面积最大、分布最连续的原生性亚热带岩溶森林生态系统。
谢谢!
10:35
巩光胜:
感谢2位发布人的回答,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相关单位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