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夯实壮乡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2023-04-14 18:00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是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化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也凸显了生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提升生态安全重要性认识,破解生态安全威胁,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指出,要坚决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强区工作部署,持续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夯实壮乡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深刻把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指出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安全的重要论述,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我们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背靠大西南、毗邻大湾区、面向东南亚,地理区位优势突出,自然条件和生态本底好,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绿色发展优势明显、前景广阔。但同时,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责任重大。近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问题未得到有效遏制。“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自然是生命之母。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涌现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

坚决扛起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担当

自治区党委、政府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扛起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政治责任,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断压实。出台实施《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河湖长、湾长、林长等制度,形成大生态大环保格局。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广西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98.2%以上,全国排名第2,5个市跻身全国前10,柳州市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一;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二(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5.1%,全国排名第8;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4.5%,全国排名第2;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建立自治区14位领导分片包干督导帮扶机制,精准科学依法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2022年计划完成的11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5个典型案例、1个重点督办件整改取得显著成效。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入选中央督察办“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案例。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崇左白头叶猴保护获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涠洲岛附近共监测到布氏鲸52头次,北部湾海域中华白海豚超过300多头,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发展到5群33只,白头叶猴数量达到1400多只。全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红树林面积居全国第二。

服务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印发实施生态保护正面和禁止事项清单60项内容,出台助力经济发展12条措施,高质量完成重大项目环评批复。平陆运河、华谊化工、比亚迪新能源和钦州中石油炼化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并网发电,首条跨设区市深海排放管道正式投运。

国际交流合作继续深化拓展。成功举办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活动、六五环境日广西分会场活动,高规格举办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对话、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和环保展,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讲好中国广西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筑牢。桂林漓江流域保护修复工程入围全国竞争性选拔项目名单。累计创建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评选出100个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和20个示范镇,连续9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广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起步之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居安思危,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广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扛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压实地方和部门维护国家总体安全责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风险防控。紧紧围绕凝心聚力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回应群众生态环境关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防控。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守住生态安全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濒危珍稀物种保护,开展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完善边境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加强沿海红树林保护。严格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加强松材线虫等病虫害防治。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高风险领域管控,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健全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守好环境安全底线。强化生态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做好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强化生态环境执法,严格重金属行业及危险废物、化工等行业执法检查,加快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智慧监测大数据平台,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地方法规及标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格排污许可,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挖掘和运用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建立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平台。

增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化“放管服”,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短板,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将平陆运河打造成世界级高水平保护的生态运河、绿色运河。落实好生态保护正面清单和禁止事项清单,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环保铁军广西队伍。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环保”,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着力打造广西生态环保“116620”工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环保铁军广西队伍。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