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3年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南宁举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积极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参与全国生态日活动,持续不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自治区副主席苗庆旺受邀出席活动开幕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唐轶昂,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全桂寿分别参加有关活动。开幕式上,苗庆旺与唐轶昂、陈亮共同启动2023年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
2023年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现场
陈亮在致辞时指出,时隔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今年7月17日—18日再次以最高规格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意义非凡,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明确传递出党中央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今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5周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对新征程上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陈亮强调,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领袖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起保护好广西山山水水的政治责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调守住生态环境底线;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作出《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协力下,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2022年,广西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国排名并列第一,5个市地表水质量跻身全国前十,柳州市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一。生态质量指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红树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近五年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新增136种,八桂大地海陆各美其美、万物竞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线开工建设平陆运河,打造世界级高水平生态运河、绿色运河,绿色环保产业链招商深入实施,EOD项目有力推进,核电项目安全有序发展,深海排放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一批自治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今年1—7月,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3%,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服务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广西防城港红沙和白龙核电项目“两评”以及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环评均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批;应对气候变化稳妥有序推进,柳州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初见成效;积极深化“两山”转化路径,开展广西红树林、漓江流域生态价值核算,EOD模式探索与实践取得积极成效,已有国家级、自治区级EOD项目26个(总投资661亿元,融资需求472亿元),4个EOD项目获得银行授信额23.8亿元。广西作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四个省(区、市)之一作典型发言,绿色已成为新时代壮美广西高质量发展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
陈亮强调,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以开展“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为重要契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进入绿色化、低碳化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第二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切实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壮乡人民高品质生活。
当天活动现场还组织参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保护成果展,播放2023年全国生态日广西宣传短视频,发布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和生态环境宣传活动,并为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以及从事生态环境工作20年、30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