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名单,全国55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中,广西有3家入选,分别是广西桂林漓江站(森林)、广西环江喀斯特站(森林)、广西北部湾站(海洋)。此次评选由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为全国范围内首次遴选,3个生态质量监测站的成功入选标志着广西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广西桂林漓江站(森林)
2022年,广西生态质量指数位列全国第二名,生态质量优异,属全国十三个一类省区之一,“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生态质量监测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支撑,综合站是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保障,对完善广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重要意义。
广西环江喀斯特站(森林)
广西桂林漓江站主要按照“综合站+生态质量样地”的监测模式,承担南岭山地及周边区域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生态遥感地面验证、区域生态问题专题研究等任务;探索漓江流域新污染物和水生态DNA试点监测,服务《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定期发布。广西环江喀斯特站依托国家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CERN)和广西喀斯特生态过程与服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开展无人机遥感数据监测、遥感数据样地验证与校核的试验研究,发展和完善喀斯特区域生态质量野外科学观测规范与标准以及研究平台,突破喀斯特区域综合生态质量监测、评估、预测等关键技术,建立稳定运行的数据汇聚和管理系统,阐释喀斯特生态系统过程与适应性调控机制。广西北部湾站聚焦滨海湿地和海湾生态系统,突出跨境海湾生态特色的综合性监测和研究;开展北部湾大陆海岸线与海域开发强度监测、海洋生态遥感与地面监测、海洋生态功能与胁迫压力监测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
广西北部湾站(海洋)
下一步,广西将以3个生态质量监测站入选综合站为契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综合站在区域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中“控制性”作用,积累全面、连续、客观的生态监测数据,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支持生态保护监管,助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