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自治区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亮深入南宁市上林县,督导检查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部分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当天上午,陈亮一行徒步登上上林县乔贤镇龙头村洞女山,实地察看矿区生态修复、矿石堆场及矿区环境治理情况,现场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陈亮强调,矿山修复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科学论证、整体设计、排险降坡、自然修复、浑然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恢复能力,避免过度工程化治理。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进一步科学研究论证和评估,按照“一矿一策”要求,有针对性地科学编制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实施系统性治理综合开发。要尽快处理好坡面危岩,做好采坑回填、废石(渣)清理等,切实消除滑坡等地质灾害引发的环境次生污染。要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充分考虑修复后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实现矿山废弃变废为宝。要加强废弃矿山管理,压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做好源头管控、运输监管等,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建筑垃圾进行利用、处置。
陈亮在上林县乔贤镇龙头村洞女山调研
广西上林县三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明亮镇三黎三鑫铅锌矿区曾是以铅矿、锌矿开采为主,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采矿权已于2018年完成公告注销。当天下午,陈亮一行来到明亮镇三黎三鑫铅锌矿区,顶着酷暑,沿着多条崎岖密林山路,一个一个地摸排废弃矿硐和堆场,实地核查废弃矿井封堵、警示标识设置等情况,并对矿硐周边淋溶水和地下水进行取样检测。针对地方存在的上报排查情况不清、废弃矿井底数不明等问题,陈亮指出,要切实深入开展对无证开采点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的排查整治,聚焦政策性关闭矿井、历史非法盗采点、矿渣堆积区及涌水等点位,重点核查无证开采点是否存在盗采、开采方式、开挖痕迹、废弃矿井及采矿工程封堵和毁闭情况、废弃矿石处置情况、是否完成生态修复并通过验收,对淋溶水和地下水重金属要监测采样是否超标等内容。
陈亮强调,在排查过程中要严格杜绝几种情形:一是排查工作不严不实,排查工作流于形式,做表面巡查、“打卡式”排查、摆拍式排查,未深入隐蔽区域(偏远山沟、伪装矿点),仅通过查阅资料、电话询问等方式草草了事,且存在台账造假情形,排查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二是监管不严不实,部门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导致监管盲区长期存在;执法宽松软,对非法开采、违规修复等行为处罚力度不足;缺乏统一排查标准,对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环境污染、非法开采痕迹等关键问题认定模糊;以罚代管,对盗采行为仅罚款不取缔,变相纵容;部分公职人员、地方村干部充当保护伞,与盗采者勾结,以罚代管、变相纵容,甚至通风报信或阻挠执法。三是整治不严不实,部分地方存在虚假整改情况,以表面工程掩盖实质问题,仅对废弃矿洞入口简单封堵,未消除内部坍塌风险,或对污染区域仅做表层覆盖,未开展有效监测,未彻底清理污染物,导致大多数历史遗留矿山和非法盗采点还存在废弃矿坑、深塘积水、不稳定边坡等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
陈亮在明亮镇三黎三鑫铅锌矿调研
陈亮强调,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事关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力的举措,狠抓排查整治工作。全区生态环境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继续落实好生态环境部提出的“查、评、改、治、防、管”六字指导意见,严格落实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责任,强化风险隐患动态排查与综合评估,持续做好查漏补缺,推动整改工作从“治标”向“治本”深化。要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纵深推进非法采矿专项整治,对历史遗留、关闭退出、过期未续的废弃矿井,针对性采取查封、拆除设备或督促矿权人履责。要持续保持高压严打的态势,落实举报奖励,形成社会共治网络,以涉黑涉恶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挖严查“保护伞”,以倒查十年专项行动深挖彻查涉重金属腐败问题。
其间,陈亮还到大丰镇东春村马槽庄调研“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转化情况,强调上林县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禀赋和粤桂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路径,打造更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上林县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南宁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自治区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排查整治组调度室负责同志,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