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日历 > 领导动态

陈亮出席平陆运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2-07-01 21:55     来源: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6月30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出席平陆运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平陆运河项目基本情况、环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平陆运河环境影响报告书于当日通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审批等消息,并回答记者提问。据介绍,广西将通过打造沿岸生态廊道,实施自然岸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构建“绿色和生态平陆运河”。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陈亮出席新闻发布会

陈亮介绍,平陆运河建设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的需要;是千年工程,意义十分重大;是引领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优化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结构、增强交通运输系统韧性、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需要;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推动交通绿色发展、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的需要。

自治区成立了由刘宁书记、蓝天立主席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项目建设。项目以“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为目标,通过开展运河沿线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实施自然岸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沿河生态廊道,着力打造无废运河,共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滨水经济带,力争将平陆运河打造成为世界级高水平保护的生态运河、绿色运河。目前,平陆运河项目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采取四大举措,高质量开展环评审批

陈亮指出,平陆运河开挖建设和运营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我区采取四大举措,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落实保护措施,严格环境规范标准,重点关注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切实减缓项目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

服务前移,分专项清单化论证。针对项目环评体量大、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的特点,为提高环评报告的审批效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多轮组织对重点评价的地表水、水生态、海洋生态、陆生生态等进行专题审查,累计邀请200多人次专家和有关部门人员召开专题论证会。

高标准、高规格组织环评报告技术评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王金南,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以及8名国内各领域顶尖行业专家组成技术专家审评组,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廊道构建、水生态治理和修复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项目最终顺利通过评审。

提前受理、高质量完成环评审批。环评报告通过技术评审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认真落实“放管服”工作要求,于6月7日受理平陆运河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网站进行了公开受理并进行公示,6月29日进行了拟审批公示。6月30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成环评审批,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重要支持。

主动听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为进一步加大公众参与度,在已有公众参与调查的基础上,6月28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钦州专门召开听证会,主动向公众解释平陆运河饮用水安全、红树林占用、航运影响等问题,切实落实行政相对人权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知情权。

建设生态廊道,打造绿色运河

陈亮强调,平陆运河将实施自然岸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沿河生态廊道,共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带,构建“绿色和生态平陆运河”。

按照“全面分析保护受体、科学分析影响程度、精准提出对策建议、科学谋划发展趋势”的思路,将“通航、治水、复绿、造景、循环”等理念融入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不断完善项目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的环保措施建议,提升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在平陆运河沿线两岸原则上预留1公里的保留区用于建设生态廊道,保护沿线生物多样性,实施保护性开发。针对性地提出在运河越岭段布设动物通道,促进运河两岸间动物的自然交流;保留36处原河道的形态或形成的牛轭湖作为生态涵养区,最终形成“多廊+多点”景观格局,构建平陆运河生物多样、丰富的运河生境。

合理设置过鱼设施和鱼类增殖站。拟在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设置2个鱼道,为鱼类和水生生物提供洄游通道,恢复钦江的连通性,解决现有青年水闸鱼类洄游阻隔问题。并通过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站、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等有效措施对鱼类损失进行补偿。

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对运河沿线陆生、河流和海洋生态进行定期观测。通过监控系统及时反映平陆运河建设运行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生态安全措施。

以“双碳”为目标,打造低碳运河

陈亮表示,广西在平陆运河建设中把“碳达峰、碳中和”和低碳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提出打造低碳运河,以实现“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为目标。

一是平陆运河是从西江航运干线中上游经平塘江口穿越由钦州港出海,较目前经梧州由广州出海可以缩短航程约560公里,长距离航程缩短意味着船舶碳排放和其他排放量大幅减少。

二是在平陆运河水上服务区、航运枢纽、航道管理区等设施,拟规划建设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减少日常运营活动的碳排放,促进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利用。

三是鼓励、引导船舶使用清洁能源,淘汰老旧船舶、高能耗船舶,大力推动LNG船舶、电动船舶、氢燃料动力船舶等。同时,在所有码头将建成绿色能源系统,尽管平陆运河货运量预测会突破亿吨,最高可能达到1.8亿吨,但只要能源动力清洁了,船舶污染排放和碳排放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建立平陆运河完善的统计监测体系。根据国家和行业要求,逐步细化平陆运河能源消耗统计和碳排放核算口径和体系,引导编制平陆运河碳排放报告并每年向社会发布,为船舶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和效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撑。鼓励平陆运河实现行驶船舶能耗和工况自动采集、监测、能效分析、辅助决策的船舶能效智能化管理。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