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勇担新使命 勇毅前行奋进新征程
努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
——2023年元旦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亮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决扛起保护广西山水的政治责任。自治区出台《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制定实施《广西生态保护正面清单(2022)》、《广西生态保护禁止事项清单(2022)》,推动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订《各设区市2022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建立自治区14名领导分片包干督导机制,落实自治区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构建大生态大环保工作格局。
过去的一年,我们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出台加强生态环境保障助力经济稳中求进的12条措施,高质量完成平陆运河项目规划环评和环评批复,核电项目安全有序发展,深海排放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全区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850个,涉及总投资11783.3亿元,绿色环保产业链招商深入实施,平陆运河、华谊化工、华友锂电、翅冀钢铁、比亚迪新能源和钦州中石油炼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过去的一年,我们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导19个重点行业项目环评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生态经济不断壮大,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7个,广西崇左市甘蔗制糖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广西探索研究开展面向东盟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指导柳州市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成功举办六五环境日广西分会场活动。高规格举办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对话和2022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以及第三届广西“两山”发展论坛。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收获丰硕成果。全力打好污染天气应对、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建立污染天气应对“闭环”机制,成功抢回141城次优良天,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PM2.5浓度为2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4%。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以上,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中,广西9市入围全国前30名,其中7市跻身前10名,柳州市蝉联全国第1、桂林市位居全国第3。全面推行“湾长制”,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4.5%,位居全国第2。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完成46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南宁市入选2022年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南宁、柳州、桂林三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加牢固。桂林漓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名单,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获得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八桂大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万物竞生,涠洲岛附近共监测到布氏鲸两批33头次,北部湾海域中华白海豚超过300多头,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发展到5群33只,白头叶猴数量扩大到1400多只。成功举办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活动。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展示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印发《广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广西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新创建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100个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和20个示范镇。
过去的一年,我们牢牢守住了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科学妥善处置7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和多起环境敏感事件,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公开曝光12个典型案例,严肃查处11起危险废物非法跨省转移案件,深化省级环境应急联防联控。持续推进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达584吨/日,安全处置医疗废物6.41万吨,其中涉疫医疗废物0.406万吨,实现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收尽收”、“日产日清”。组织开展“平安广西—2022”辐射事故应急综合演习,连续6年未发生核与辐射安全事故。
过去的一年,我们持续推动干部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实施优秀干部发现选拔行动,交流调整处级干部85人次,提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43名,其中3名“80”后年轻干部担任正处长,大力推进干部轮岗交流,经验做法获《广西组工通讯》刊发。持续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开展“最美环保人”评选,涌现出全国“最美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焦延雄等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