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日历 > 领导动态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理伟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西

2023-09-18 08:22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部署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生态环境念兹在兹,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守护好八桂大地的山水之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西。

深刻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伟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坚持“两个结合”、创新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崭新篇章,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其核心要义,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深刻理解“四个重大转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四个重大转变”。这是对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的高度凝练。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生态环境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持续改善、稳中向好,八桂大地山清水秀、天蓝海碧、万物竞生、人和景美,处处舒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五个重大关系”。这既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又是对科学理论的精准概括,蕴含着科学的价值观和丰富的方法论,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必须准确领会、牢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厚植生态环境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壮美广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并从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等六个方面作出系统部署。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六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战略部署,瞄准今后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念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八字真经,推动美丽广西建设从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全面把握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与各设区市主要负责同志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党委全会出台《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印发生态保护正面清单和禁止事项清单各30条。建立自治区级领导分片包干督导帮扶机制,开展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出台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环境标准规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广西作为四个省(区)之一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地级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由2018年的91.6%提升至2022年的95.1%,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6.2微克/立方米,降幅25.1%。地表水质优良比例100%,并列全国第一,柳州市连续3年全国地级城市排名第一,漓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4.5%,全国第二,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美丽海湾。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

环境安全底线更加筑牢。猫儿山、山口红树林等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34.7%,位居第二。近五年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新增136种。涠洲岛附近监测到布氏鲸52头,北部湾海域中华白海豚389头。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发展到5群33只,白头叶猴由20世纪80年代的300多只增至1400多只,保护案例获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高规格举办中国—东盟国际环保展。连续9年无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绿色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保障,平陆运河、红沙和白龙核电、黄桶至百色铁路、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获国家批复,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柳州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融资总额近400亿元。26个国家和自治区级生态环境导向(EOD)项目入库,总投资661亿元。累计创建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个自治区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和100个示范村。

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西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全国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决策部署,落实好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上争创新佳绩。将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协同推进多污染物减排,消除重污染天气。强化噪声污染防治。统筹“三水”治理,促进“人水和谐”,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落实河(湖)、湾长制,加强黑臭水体整治,建设幸福河湖、美丽海湾。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严格“三线一单”管控。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平陆运河绿色工程,建设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以迎办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为契机推动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化。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碳酸钙产业集群。建设南宁、柳州、桂林等“无废城市”。

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上实现新提升。坚持生态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绿色矿山,实施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严格围填海管控,保护红树林等湿地。加快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决不允许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干破坏生态的事情。不断探索拓展“两山论”实践途径和渠道,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碳达峰碳中和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先立后破,安全降碳。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严格重点领域碳排放,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提升陆域生态系统碳汇、海洋蓝碳和农业碳汇能力。

在环境风险管控上展现新作为。建立外来物种监测与防控体系。健全排污许可制。建立固体废物闭环管理机制,严格执法,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短板。提升核与辐射应急响应能力。建立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机制。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深化国际环保合作。

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再上新台阶。健全地方法规标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快EOD试点和推广。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体系,建立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宣传。围绕打造广西生态环保“116620”工程,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广西队伍。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