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规划解读与执行情况

《广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执行完成总体情况

2021-10-15 09:0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十三五时期,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广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的丰收季。《广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控生态环境风险,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明显,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规划》提出的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污染治理、风险防范、生态保护、生态公共服务等629项指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既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也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奠定了基础。

重点污染物减排目标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下降1.3%1.2%13.7%13.1%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蓝天白云持续增多。十三五以来,全区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治理工程,根据不同季节大气污染防治特点开展专项行动,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完成了800家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企业治理、燃煤电厂21台机组1112万千瓦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37.87万辆全面完成黄标车老旧车淘汰任务;城市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移动源污染、秸秆焚烧污染、烟花爆竹燃放污染、餐饮油烟排放等得到有效控制。十三五期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SO2NO2PM10PM2.5COO3年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82020连续三年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2020年,全区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7%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14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均达标,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1 2015-2020年广西年均PM2.5浓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变化

碧水清流愈发澄澈。十三五以来,全区统筹推进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重点领域环境治理,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漓江监测断面水质长期保持优良,九洲江、南流江、钦江等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显著;全区344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划定和审批;市、县两级共1122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近岸海域陆源污染治理有序推进,重点海湾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区52个列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保持96.2%以上,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37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保持93%以上;近岸海域国考监测站位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每年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2020年,近岸海域国家考核监测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95.5%连续8年稳居全国前三

2 2015-2020年广西地表水优良比例、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变化

土壤安全有效管控。全区土壤污染现状基本摸清,污染源头管控得到强化;完成国家下达的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13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全面完工,历史遗留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河池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经验得到推广,柳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基金试点探索;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87.52%(初步核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以及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区生态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达520.15万吨/日,建制镇均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显成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11%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49%,人居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显著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2.5%,稳居全国第三。生态空间管控措施逐渐落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成形,在优化区域发展和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等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20172020年“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卓有成效,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现象逐年减少。生态文明示范建取得积极进展,成功创建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3个县区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县总数全国排名前列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扎实推进;石漠化土地减少率及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首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58万亿元

环境风险安全可控。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构建全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全区危险废物处置水平逐步提高,2020年全区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总数达113家,核准经营规模423.6万吨/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到141.52/天。危险化学品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全区已有6家具备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能力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合计处置能力达61万吨/年。核与辐射安全得到全面严格监管,放射源清查、X射线探伤单位清查和伴生放射性矿普查,以及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保升级全面完成闲置废弃放射源全部得到安全收贮十三五期间,全区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较大及以上级别辐射事故。

现代治理体系稳步构建成立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有效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自治区大气、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先后颁布实施,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持与保障。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管理体制调整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全区乡村四所合一改革。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成效明显,粤桂两省区九洲江流域污染联合治理成功实施,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基本建成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承诺审批、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相继落地见效。全区环境监察的网络会商系统、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装备,实现自治区、市、县三级执法队伍全覆盖;涵盖空气、水、土壤、海洋、辐射、声、生态等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环境预测预警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微信
    微博
    客户端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