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规划解读与执行情况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2024-02-18 08:23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3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9%,全国排名第5,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优记录;细颗粒物(PM2.5)浓度26.4微克/立方米,全国排名第1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以上,无劣Ⅴ类水体;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4.5%,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国家考核获优秀等次(全国第7名),广西作为全国四个省(区)之一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厅党组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4次,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53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等作为重要抓手,厅领导班子成员深入9市25县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4份,共发现问题18个,制定整改措施44条。我厅被选为主题教育整体成效突出的10家区直单位之一,主题教育工作总结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培训书面交流材料,并作为6家发言单位之一在全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暨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二、坚决扛起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政治责任

坚持将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领导指示批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开展自治区14名领导分片包干督导,落实自治区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成功争取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落户广西,广西桂林漓江站、环江喀斯特站、北部湾站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三、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3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7个,达到时序进度12个;3917件交办环境信访件全部办结或阶段性办结;5个典型案例、1个重点督办件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河池市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违规建设、桂林市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小水电站等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完成第二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布28个典型案例,发现转交问题803个,推动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生态环境问题。拍摄2023年广西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

四、坚持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精准施策,开展大气污染省际联防联控,圆满保障首届学青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100%。碧水保卫战系统施策,突出“三水统筹”,抓好重点流域海域综合治理,建立自治区湾长制组织体系。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9市跻身全国前30名,柳州市、桂林市分别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二。漓江保护经验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桂林漓江、南宁那考河和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梧州市获国务院河湖长制督查激励。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稳步推进南宁、柳州、桂林“无废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河池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南宁圆满召开,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2年的17.1%提高至26.9%,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五、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大力服务壮大实体经济

出台实施生态环境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8个方面30条措施,组建专班靠前服务,我厅获评先进集体,千家企业满意度测评位列区直部门前十。在全国率先完成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即将建成并网。全力打造平陆运河绿色工程,印发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打造绿色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完成平陆运河建设绿色工程检查专家组第一次综合检查。一批重大项目环评获生态环境部批复,全区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049个。

六、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指导有色、钢铁、水泥等行业27个项目在环评中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加快建设柳州气候投融资试点,举办柳州市气候投融资论坛,建成全区首个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融资总额433.43亿元。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全区51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2023年发电行业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名录,发电企业累计碳交易配额超过730万吨,成交额突破3.5亿元。

七、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首次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深入实施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陆续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新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36种,新发现了桂北琴蛙、才劳桂墨头鱼、琼楠等多个新物种,珍稀海洋动物频现,监测到布氏鲸53头次、识别中华白海豚约360头,猫儿山、山口红树林、金海湾红树林、会仙喀斯特等自然保护地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促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累计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49个、示范村399个。积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环保产业链招商成效明显,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实践创新迈上新台阶,累计达到52个项目。

八、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多轮次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检查人员47617人次,检查企业17386家次,发现并处理各类环境问题及隐患6808个。举办2023年广西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核与辐射总体安全、稳定、可控。科学妥善处置2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连续10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