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自然生态保护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2013-04-18 10:00     来源: 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作者: 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境内,涉及防城区1个乡3个村、东兴市2个镇10个村,总面积3000.0 公顷,核心区1406.7 公顷,缓冲区1260.0 公顷,实验区333.3 公顷。保护区于1983年由原防城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0年晋升为省级,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是一个以红树林生态系统、滨海过渡带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背靠十万大山,东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毗邻,北面以低山丘陵为主。保护区沿岸6%为沙质海岸,15%为淤泥质海岸,19%为基岩海岸,60%为人工海岸。保护区由东到西跨越了珍珠港湾、江平三岛和北仑河口。其中,珍珠港湾是一个漏斗状的海湾,湾口朝南与北部湾相通,口门宽3.5 公里,湾内的岸线长46 公里,滩涂面积53 平方公里。江平三岛,即山心岛、万尾岛和巫头岛,是晚第四纪河口湾充填堆积而逐渐形成的沙质岛,由于围海造田,万尾岛和巫头岛已连成一片且与大陆相连成半岛,山心岛为江平河河口岛,有海堤与大陆相连。北仑河口是一个入海河口湾,流入保护区的河流主要有黄竹江、江平江、罗浮江、北仑河等。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地貌为低丘台地,土壤主要为砂页岩发育成的砖红壤海滨沙地。保护区周边陆地地貌主要为侵蚀剥蚀丘陵台、海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和沙堤等。

  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据调查,有红树植物种类有15种,其中真红树有11种,半红树有4种。大型底栖生物有155种、鱼类有27种、鸟类187种。保护区红树林区有过记录的鸟类共有187种,分别隶属于16目49科。在这些鸟类中,有3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其中一级1种:白肩鵰;二级29种:斑嘴鹈鹕、海鸬鹚、黄嘴白鹭、岩鹭、白琵鹭、黑脸琵鹭、黑鸢、黑翅鸢、凤头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灰脸鵟鹰、鹗、白头鹞、白腹鹞、游隼、燕隼、红隼、铜翅水雉、小杓鹬、棕背田鸡、褐翅鸦鹃、小鸦鹃、红角鸮、领角鸮、鹰鸮、仙八色鸫。在保护区鸟类中,有145种是候鸟,占鸟类总数的77.5%,其中,黑脸琵鹭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最濒危鸟类。

  保护区沿岸自西向东分别是东兴市的东兴镇、江平镇和防城区的江山乡,涉及13个村。当地的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兼渔业是保护区周边群众的经济活动特点,其生产方式主要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禽畜养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农副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海上运输和旅游业。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北部湾周边地区代表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加强边境地区生态保护和国际合作、保障我国国土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