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自然生态保护

广西九万山自然保护区简介

2013-07-10 17:27     来源: 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作者: 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九万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苗岭山脉南缘部分,跨柳州、河池两市的融水苗族、罗城仫佬族、环江毛南族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5′32″~108°48′49″,北纬25°01′55″~25°19′54″,南北长34.0km,东西宽19.5km,总面积25212.8hm2

  1957年在九万山建立经营管理所,1958年改为三岔林场。1962年林权交三防公社代管,1975年重新恢复管理所。1980年确定为防护林区,198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建立“九万山自然保护区”,2007年8月1日,九万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5212.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488.6公顷,缓冲区面积6782.2公顷,实验区面积7942.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垂直带谱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以伯乐树、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等珍稀濒危植物以及鼋、蟒蛇、熊猴、金钱豹、林麝等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全球性珍稀濒危鸟类白眉山鹧鸪及其栖息地和中亚大陆中部候鸟迁徙通道。

  九万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华南准地台桂北迭隆起的西端,四堡运动开始上升为陆地,地层古老而单一,保护区地貌主体是中山,地势高,山体大,山脉为南北走向,总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山峰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上,谷底约400m左右,大于1500m的山峰计有14座,最高峰无名高地海拔1693m。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垂直带状分布差异明显,自下而上依次出现有山地红壤、山地红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带。九万山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2.0-17.1℃,年均降雨量1600-2100mm。发源于九万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小河流共74条。主要河流年均径流总量为1.92-26.06亿m3,其中4-9月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2.5-84.9%。九万山自然保护区现状的天然植被不仅具有古老、原始的特点,而且植被类型的多样性程度高。植被可划分出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61个群系。其中,针叶林6个群系,阔叶林47个群系,竹林2个群系,灌丛3个群系,草丛4个群系。

  根据统计,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29科968属2735种,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2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合柱金莲木3种,二级保护有粗齿桫椤、华南五针松、褔建柏、马尾树等19种,另外还有海南粗榧、短萼黄連、八角莲、观光木及兰科等珍稀濒危植物98种。脊椎动物有5纲35目96科256属401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9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96种。鼋、蟒蛇、熊猴、金钱豹、林麝等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猕猴、藏酋猴、穿山甲等4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最近均有活动记录。另外列为全球性濒危鸟类的白眉山鹧鸪在九万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的数量500-600只。已鉴定学名的昆虫有22目178科837属1285种,属九万山特有的有罗城玛蚱、融水波蚱等33种,中国新记录种有疏棘丽叶蝉、阿里山猛蚁等5种,广西新记录种有玳眼蝶、台湾环蛱蝶等8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宽尾凤蝶和双犀金龟2种。

  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枯枝落叶层深厚,能有效地固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文状况,调节水的小循环,削丰补枯,增加河水常年流量。是广西重要的水源林区,对柳江、融江乃至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保护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科研教学价值、游览价值及社会价值。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