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摘自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
金秋十月,行走在山清水秀的八桂大地,“绿色生态”回响不绝:在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延绵数公里的红树林犹如一幅天然油画,吸引了众多游人;在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村民在梯田上忙着秋收,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梯田旅游业的发展;在贵港市覃塘区姚山村林村屯,岭南风格的房屋错落有致,形成别具一格的“布山那乡”风貌……
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植被茂密,山涧清澈。记者 游拥军/摄
广西山水秀甲天下,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谆谆嘱托,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书写了建设壮美广西新篇章,八桂城乡山水之间充盈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谐之美。
在来宾市象州县百丈乡的雷山山脉,白色的风机矗立在山脊之上。绿色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守护着八桂的绿水青山。李冠才/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0年来,广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状况不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天更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连续4年实现全区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水更清,2016—2021年,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在96%以上,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广西入围全国前30名的城市最多;海更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为优,连续10年稳居全国前三……人们在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中,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广西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开展全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探索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切实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目前,广西共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总面积225.36万公顷,有效保护了广西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31%的红树林湿地。
钦州茅尾海红树林公园里,白鹭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中。记者 周 军/摄
10年来,广西生态环境整体效能实现新提升。漓江流域生态保护成效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北海市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达17个,排名西部前列;植被生态质量、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62.55%,排名全国第三;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办法,崇左市扶绥县渠楠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治理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北海市涠洲岛附近监测到布氏鲸46头,钦州市三娘湾海域中华白海豚超过260头,崇左市白头叶猴数量扩大到1300多只。八桂儿女奋力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西传奇”。
东兰县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旖旎的风光。周恩革/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10年来,广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先后出台《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等文件,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打好绿色牌、富硒牌、长寿牌,大力发展“大健康”、生态农林业、节能环保制造等绿色产业;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打造国际知名的宜居康养胜地和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培育新的增长点。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累计创建18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排名全国第一;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477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000多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7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36种;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数量分别达到3家和91家。
日出大藤峡,金光满黔江。广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擘画未来,生态为笔。在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征程上,壮乡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汇聚起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壮美广西的磅礴力量,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呵护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