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
一、问题情况
河池市宜州区作为种桑养蚕大县,近年来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机遇,择优布局,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推动桑蚕业快速健康发展,桑蚕产业现已成为宜州区50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桑蚕养殖规模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一直以来,对于养蚕过程中产生的蚕粪的处理,一部分是由宜州区及周边县市的肥料企业定点统一收集后,运至厂区内用于制作有机农用肥;另一部分由养殖户把自家养蚕产生的蚕粪经蚕沙池、沼气池堆沤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后还田。但部分村屯群众因环保意识不高,将部分蚕粪倾倒、堆放至村头河边,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群众反应强烈。近期就有群众向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映了“河池市宜州市刘三姐镇中和村下邓屯养蚕户半夜把蚕粪倒进村里的河道与龙江河的交汇处造成水源污染”的问题,督察组按规定向河池市宜州区进行了交办。
二、整改措施
2018年6月10日,督察组向宜州区交办投诉案件后,宜州区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刘三姐镇人民政府、区乡村办、区桑蚕循环办、区环保局、区水利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群众反映的刘三姐镇中和村下邓屯进行调查,并在现场召开协调会,制定下邓屯蚕粪清理工作方案。由刘三姐镇政府牵头,区乡村办、区桑蚕循环办、区环保局和区水利局配合指导,立即组织发动刘三姐镇干部群众60余人,调用钩机1台、农用拖拉机2台,全力以赴开展蚕沙清理工作,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于6月10日晚8时许基本完成蚕沙乱倒处置工作,并在沿路沿河醒目处警示标志牌50块。现场处置的蚕粪回收后堆放于附近果园的蚕沙处理专门场地,经发酵后作为果园有机肥。现场蚕粪清理工作后,刘三姐镇政府立即召开下邓屯群众会,再次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引导群众自觉做好蚕粪治理工作,遵守社会公德,践行村规民约,以实际行动投身环境保护事业,防止蚕沙乱倒、乱堆、乱放现象再次发生,共同维护好家园、田园和水源清洁;同时,刘三姐镇连夜召开三家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刘三姐镇范围内蚕沙及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刘三姐镇2018年蚕沙及生产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落实全镇领导干部包片包村负责,组织各村(社区)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并进行集中专项治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查巡查制度,做到举一反三、从严从实、常抓不懈。调查组在现场还同时开展了蚕粪收集池选址工作,力争蚕粪收集池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力促蚕沙池早动工、早使用,长效解决该屯蚕粪后处理问题。在蚕沙池竣工使用前,引导群众自行妥善处理蚕沙作为自留肥料或就近运至果园进行统一处理,避免蚕沙乱堆乱倒。调查组在现场还同时开展了蚕粪收集池选址工作,各单位相互配合,努力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力促蚕沙池早动工、早使用,长效解决该屯蚕粪后处理问题。
2018年6月11日,河池市宜州区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查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宜州区各乡镇党委及政府、区直各部门下达了《关于排查蚕粪乱堆乱倒行为的函》,要求宜州区各乡镇组织人员排查各自辖区内蚕粪、养殖场粪便、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管理情况,重点排查饮用水源地周边及村级道路旁、河水旁、居民集中居住区内是否有乱堆、乱倒现象,及时组织力量做好相关整改工作,乡村办、农业局、水产局、水利局、桑蚕循环办等部门按职责要求,加强督查指导,确保整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三、整改成效
通过群众会上的政策宣传,刘三姐镇中和村下邓屯村民树立了“乱丢乱倒可耻、自觉守法光荣”的思想操守,提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群众自觉保护身边生态环境。以该问题为契机,宜州区各乡镇开展全面的蚕粪治理专项行动,巩固村屯清洁长效机制,遏制蚕粪堆放、治理的现象,改善宜州区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宜州区种桑养蚕行业绿色发展,改善桑蚕产业生态环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