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栏 > 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野外站概况 > 科研能力

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3年度观测活动​‍

2024-09-20 11:06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一、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春、夏、秋)航次调查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了春、夏、秋季三期海水水质监测,监测区位于北部湾海域,从东起雷州半岛西侧,西至与越南相邻北仑河口海域共设置67个监测点位,包含40个广西近岸海域国控点位、14个雷州半岛西侧近岸海域点位和13个预警点位。

广西近岸海域国控点位2023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级别为“优”,优良(一、二类)比例为94.5%,优于国家对广西2023年考核目标(≥92.4%)要求,同比持平。2023年,北海、防城港、钦州优良比例分别为98.0% 、97.9%和88.1%;均能达到广西的考核要求(北海≥95.5%,防城港≥95.6%,钦州≥87.2%)。

二、广西北部湾重点河口—海湾观测区

2023年依托单位利用16个海水自动监测浮标对广西北部湾重点河口—海湾进行实时观测,全年有效数据279.6485万个,数据有效率为98.88%。每个站点的正常运行天数均在332天以上。依据海水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数据,编制海水自动监测周报52份、月报12份、年报1份,及时反馈广西近岸海域水质动态变化状况,向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沿海三市生态环境局报送,有效服务海洋环境管理工作。

此外,为及时掌握广西重点海湾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北部湾野外站采用“3+9模式”,开展铁山港湾、廉州湾、钦州港、龙门港、茅尾海及防城港湾(西湾)重点海湾水质手工加密监测,紧盯水质变化情况,及时监控预警。

2023年,除茅尾海(劣四类)和龙门港(四类)年均水质均为“差”外,铁山港湾、廉州湾、钦州港和防城港西湾4个海湾水质均为“优”,水质类别均为二类,均达到优良水质。超标指标主要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铁山港深海排污区和D1排口的硫酸盐浓度同比均有所下降。

重点海湾点位示意图

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观测区

1.红树林生态系统观测区

2023年依托单位于广西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监测工作。主要采用现场调查采样、遥感监测等方式手段。监测项目包括水环境、生物残毒、栖息地和生物4个大项,共计16个小项。评价结果表明,2023年山口和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状态。

红树林生态系统观测区

红树林生态系统观测现场

2.海草床生态系统观测区

2023年依托单位于防城港北仑河口珍珠湾以及北海合浦海草床开展监测工作。主要采用现场调查采样、遥感监测等方式手段。监测内容包括水环境、沉积物环境、海草群落、大型底栖生物及生物体质量。其中海草床水环境、沉积物、大型底栖生物监测时间在6—7月份,生物体质量在10月份,海草群落监测分别在春季(3月)、夏季(5—6月)、冬季(12月)各开展一次。评价结果表明,2023年广西海草床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

海草床生态系统观测区

海草床生态系统观测现场

3.珊瑚礁生态系统观测区

2023年依托单位于北海涠洲岛珊瑚礁开展监测工作。主要采用现场调查采样等方式手段。监测内容为珊瑚礁现状、生境状况及主要威胁因素。监测因子为水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质量、底栖动物、人为干扰因素等。

珊瑚礁生态系统观测区

珊瑚礁生态系统观测现场

四、鲸豚观测区

1.布氏鲸观测区

2023年依托单位于涠洲岛-斜阳岛开展布氏鲸监测工作。主要采用无人机以及现场调查采样的方式手段,重点关注布氏鲸个体识别、行为记录、健康状况评估等。2023年全年共开展布氏鲸调查10次,总航程2963.48 km。收集到布氏鲸出现位点72个位点,1—4月在涠洲岛到斜阳岛附近海域,9—12月发现主要集中在涠洲岛西南方向的油井海域。目前共识别到19个个体。

另外,依托单位开展的布氏鲸栖息地生态系统调查工作已完成冬、春、夏、秋四期,观测项目包括海水物理要素、化学要素、底质生化要素、生物体质量、栖息地面积、生物要素等内容。完成《涠洲岛-斜阳岛海域布氏鲸种群监测及其栖息地调查与评估(2023年)》报告1份。

涠洲岛-斜阳岛布氏鲸观测区

涠洲岛-斜阳岛布氏鲸观测现场

2.白海豚观测区

2023年依托单位于三娘湾—大风江口开展广西北部湾海域珍稀海兽中华白海豚的分布、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等情况的监测工作。主要采用无人机以及现场调查采样的方式手段。监测内容为航迹、GPS坐标、天气情况、浪级、水深、盐度、温度、pH值、浊度、溶解氧、叶绿素、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等环境参数,正射影像,高清照片。生态监测因子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游泳动物。

2023年1月至11月,共实施32个航次考察,考察线路总长2177.92 km,总计获得43896张照片。编制《三娘湾-大风江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动态监测》及《三娘湾-大风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调查及栖息地的调查、评估》报告书2份。另外,共建单位儒艮保护区于营盘—英罗区域内开展白海豚种群数量调查监测工作。

  

五、海洋自然保护地及滨海湿地观测区

2023年依托单位开展广西海洋自然保护地(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广西山口红树林、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状况监测调查工作。主要采用遥感监测、现场调查采样等方式手段。

海洋自然保护地生态状况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主要保护对象、生境状况(水环境质量、海洋物种丰富度、自然滨海湿地面积占比、自然岸线保有率)和主要威胁因素(自然生态系统被侵占面积、外来入侵植物)等。滨海湿地生态状况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湿地面积、植被、水鸟、外来生物等。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