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自治区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钦州市灵山县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我区生活垃圾处理短板明显、环境风险突出问题整改乏力,一方面多数镇区、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存在露天焚烧现象,另一方面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长期低负荷运行,垃圾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一、基本情况
钦州市灵山县下辖17个镇,2个街道办,35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121.81万人,年生活垃圾总产生量约37万吨。按照“村收、镇运、县处理”要求,灵山县各镇区、街道办以及各村的生活垃圾均应收集转运到灵山县处理。2021年10月、11月,灵山县已按钦州市整改方案要求在灵城镇棠梨村委峰子岭麓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二期)建设以及并网发电,业主为灵山县金利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利亚公司),共有2条生产线,单条设计处理生活垃圾量均为700吨/日。
二、存在问题
(一)生活垃圾收运率低,无害化处置能力大打折扣。
督察发现,灵山县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村收”经费不足,“镇运”工作实施不到位,生活垃圾转运量严重不足。灵山县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000吨/日,2022年金利亚公司实际进厂的本县垃圾平均仅有473吨/日,占垃圾产生量的比例不足50%,收运率低。垃圾转运量严重不足导致灵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仅1条生产线投入使用,无法高效发挥项目“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功能。生产线低负荷运行不仅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也将严重影响灵山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多数乡镇依然普遍存在露天焚烧垃圾现象,污染问题突出。
督察发现,灵山县有15个乡镇的垃圾就地处置量超过50%,露天焚烧现象屡见不鲜,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等二次污染情况普遍。太平镇垃圾产生量约为2.52万吨/年,2022年就地处置量高达2.51万吨,占比99.6%。该镇正在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露天堆放在苦楝木派、石龙堂村、枫木村等垃圾处理中心并就地焚烧,烟气刺鼻难闻,垃圾渗滤液未按规定处置,直接排入外环境或贮存于坑塘内。旧州镇垃圾产生量约为2.03万吨/年,2022年就地处置量为1.45万吨,占比达71.4%。督察时垃圾转运站正在露天焚烧垃圾,场内污水横流,垃圾渗滤液直接排入西侧无防渗措施的坑塘,形成黑臭水体。文利镇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垃圾就地处置量占比也高达69%。
太平镇苦楝木派垃圾处理中心露天焚烧垃圾;渗滤液贮存于坑塘内(拍摄于2023年3月2日)
太平镇枫木村垃圾处理中心露天焚烧垃圾(拍摄于2023年3月2日)
旧州镇转运站露天焚烧垃圾(拍摄于2023年2月27日)
旧州镇垃圾转运站垃圾渗滤液直排至无防渗措施的自然坑塘(拍摄于2023年2月27日)
文利镇垃圾处理中心露天焚烧垃圾(拍摄于2023年3月7日)
(三)飞灰填埋场建设滞后,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根据钦州市整改方案要求,灵山县飞灰填埋专区建设须在2022年12月底前完成,确保金利亚公司垃圾焚烧后的飞灰固化物规范填埋处置。督察时发现,灵山县25.75万立方米的飞灰填埋专区尚未开工建设。金利亚公司此前大部分飞灰运送到钦州市垃圾飞灰填埋场应急处置。受容量限制,钦州市垃圾飞灰填埋场自2023年3月起不再接收该公司的飞灰。为了解决飞灰填埋问题,灵山县政府在灵山县垃圾填埋场临时建设了一个容积为1.1万立方米的应急飞灰填埋专区,计划于5月中旬投入使用。截至督察进驻,金利亚公司内仍存放有飞灰约2700吨,其中危废暂存间存放约2000吨,库容已满,另外约700吨只能暂存于垃圾卸料平台,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隐患。
金利亚公司危废暂存间,库容已满(拍摄于2023年5月9日)
金利亚公司暂存于垃圾卸料平台的飞灰(拍摄于2023年5月9日)
灵山县原有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尚未开工建设(拍摄于2023年2月27日)
三、原因分析
钦州市灵山县党委、政府和城管执法、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重视不够,压力传导不到位,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不扎实,后续整改工作乏力,资金投入不足,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行不畅,飞灰填埋专区建设进度迟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未完全落到实处。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