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说起环境中的污染物,人们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常规污染物较为熟悉。实际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同样会在不知不觉中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5月15日,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为找到更多监测发现及治理新污染物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携手合作,组建的广西首个聚焦新污染物专项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广西新污染物监测预警与环境健康评估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新污染物实验室”),已于2023年8月获自治区科技厅认定。
新污染物治理已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战场。然而,新污染物有哪些,广西新污染物赋存底数多少,这些污染该如何治理?环境专家表示,新污染物监测是新污染物治理的前提,要解决好监测技术滞后于环境管理需求、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等问题,以有效引导广西新污染物治理。
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11月率先印发《广西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2025年年底前初步建立广西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
这其中,以新污染物实验室为核心力量的调查监测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新污染物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田艳介绍,该实验室配备了多套先进仪器设备,具备抗生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全氟化合物等数百种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和非靶向筛查能力。实验室以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聚焦识别区域性、行业性新污染物环境健康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方向包括广西环境多介质中新污染物识别诊断、监测预警、迁移转化以及环境健康评估,为广西新污染物治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撑。
作为广西新污染物监测的一名“老兵”,新污染物实验室技术骨干黄宁见证了广西新污染物筛查的发展历程。“我们及早启动了基于液质技术的抗生素、雌激素等新污染物监测方法研发,‘十二五’以来,累计提供重点流域区域、重点行业企业等300多个测点,抗生素、雌激素、全氟化合物、杀虫剂等新污染物2万多个监测数据。”此外,实验室还开展了污染特征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估,形成九洲江等流域优先控制新污染物清单,相关成果纳入《广西环境质量报告书》及专项对策建议,同时促进了广西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在环境健康等交叉领域的学科创新。
2023年度,该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新成果。如开展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系统建立环境新污染物非靶向筛查监测—靶向定量检测技术体系,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产排特征、环境行为与风险评估研究,研发便携式生物传感器及快速、在线监测装备,初步建立广西典型天然源VOCs成分谱等。这些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广西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及试点监测工作,在2023年度绩效考核专家评审会中获评优秀。
目前,广西已成为2023年全国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生态环境部年度“四项试点”重点工作之一)的10个省(区、市)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广西新污染物治理和环境管理战略需求,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在新污染物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和突破。”田艳表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