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和环境污染,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关系到人类的未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已成为中非共建高水平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2024年8月27日,中非合作论坛:中非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圆桌对话在北京举办。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崔丹丹,加蓬环境、气候和人兽冲突部部长内阁顾问ALLO’O Serge Molly,加纳多边关系局主任Jedidiah Reuben Adogla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兴赢应邀出席会议,并在“投资自然—中非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平行圆桌上作主题发言。
与会人员合影
广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白头叶猴等18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全球仅有的分布地。张兴赢以南盘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为例,向非洲代表介绍广西开展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政府行动。他表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广西出台了全球首例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建成自然保护地223处,有效保护90%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全区发现的野生高等植物种群数量过万种。
主题发言现场
非洲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张兴赢建议,未来在中非生态环境合作框架,特别是在“昆蒙框架”下,更多的非洲朋友走进广西,分享实践经验,共同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在圆桌对话的问答环节“关于对青年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建议”,张兴赢表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对新技术、新思想、新信息有更深见解,支持青年专业人士提升跨界、跨文化合作能力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他呼吁,青年作为绿色发展技术突破和创新的关键性力量,应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青年一代的解决方案,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青年力量。
投资自然—中非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平行圆桌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在习近平主席和非方领导人的共同关心推动下,论坛已成为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的一面旗帜。本次圆桌对话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中非环境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同济大学、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支持,旨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交流与实践分享,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来自生态环境部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非洲国家环境部门、非洲驻华使馆、联合国驻华机构、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企业代表围绕投资自然—中非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的主题开展了专题圆桌研讨,共同探讨中非气候变化合作方向与具体行动。活动期间,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加纳多边关系局、加蓬环境、气候和人兽冲突部、埃塞俄比亚计划和发展部、乍得环境、渔业和可持续发展部,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和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代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中非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倡议》,进一步深化中非环境和气候合作共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