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村的溪水鱼养殖基地水质达标率100%,今年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在十万山瑶族乡垌平村的公示栏前,瑶族村民李文伟指着最新数据喜笑颜开。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防城港监测中心”)创新开展“监测融帮扶”工程的生动缩影。
自2023年以来,防城港监测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生态环境监测深度融入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大局,通过“监测融发展、监测融帮扶、监测融团结”三大工程路径,培育民族团结“石榴果”,绘就边境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突出一条主线
突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化推动“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及党员对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作用,切实发挥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中的“组织员”“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功能,不断推进民族工作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宣传、同推动。
与京族同胞活动合影
聚焦三个融合,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大局
环境监测“哨兵”作用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对防城港市空气、地表水、降水质量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与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局签订应急处置与监测联合工作协议,建立交流协作机制,强化生态风险预警联动。做好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生态等其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主动为防城港市环境管理和执法提供支持,始终把保障防城港市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将防城港生态底色打造得越发鲜亮。
冲仑江水环境调查监测
监测融帮扶,让生态红利成为民族团结的催化剂
发挥技术优势,持续推动与少数民族聚集区十万山瑶族乡垌平村、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村结对共建工作往纵深发展,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在垌平村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点”和“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溪水鱼养殖基地水质监测点”,1年4次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溪水鱼养殖基地水质监测,将监测数据“真准全”转化为民生“幸福账”,实现“喝上安全水、养好生态鱼、走上致富路”的精准帮扶目标。
溪水鱼养殖基地水质监测
利用监测无人机航拍垌平村的村委建成区、新建的高速公路、产业基地、取水点、养殖基地、下一步发展产业地、规划产业园的地形地貌视频,为村委、乡政府合理组织项目的用地与布局提供素材,确保新农村建设符合村镇的实际发展需求。
无人机航拍准备工作
在氵万尾村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共建金滩海水浴场水质监测点”,集中在6至9月旅游旺季,每周2次到金滩海滨浴场进行水质监测,让“清澈海水、幸福沙滩”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金滩海水浴场监测
监测融团结,让生态意识成为民族情感的黏合剂
防城港监测中心坚持“思想引领、润物无声”的宣传理念,构建内、外联动宣传矩阵。
对内采用多样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者。在单位内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角”,实时更新宣传展览;以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宣传教育20余次;邀请防城港市民宗委专家讲课3次。
邀请防城港市专家授课
对外以结对共建为切入点,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与十万山瑶族乡垌平村共建以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同心文化长廊;受邀参加十万山瑶族乡乡庆,赞助十万山瑶族乡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经费20000元献礼乡庆;资助垌平村脱贫户帮扶资金4000元,帮助脱贫户修缮厨房。将环保设施公开、环境保护、民族团结宣传融入京族“哈节”、广西“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开展特色活动6次,各类宣传教育活动10余次。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官网、总站微信公众号、防城港市民宗委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11次宣传信息。
监测人员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开展环保设施宣传
到垌平小学进行宣传教育
接下来,防城港监测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发挥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服务构建绿色发展、环境优美、团结进步的边境民族聚居区,助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