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金城江生态环境局携手走进金城江区实验小学,开展一场以“绿色校园行 环保零距离”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化身科普教师,将深奥的环保知识化为可触可感的学习体验,在活动全程巧妙融入民族团结元素,在少年心中同时播下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的种子。金城江区实验小学约180名师生参与活动。
民族团结一家亲
环保知识“活”起来:理念渗透下的责任启蒙
活动打破环保知识灌输的传统,让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与环保知识真正“零距离”融入课堂。工作人员针对噪声这一城市顽疾,从产生源头入手,抽丝剥茧揭示其潜在危害,详细介绍河池市噪声自动监测运行模式,并展示精密声级计等“法宝”。当小学生们屏息凝视仪器捕捉到教室内的细微声响时,噪声不再抽象,数据成为可感知的现实语言——这堂生动课程让看不见的声波在小学生面前显形。
环保知识问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从“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到“PM2.5的来源与防治”,从“垃圾分类”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学生们踊跃参与,稚嫩而笃定的回答印证着环保理念的有效渗透。PM2.5这一专业术语,在互动中褪去神秘外衣,让小学生了解其对健康的危害,更开始思考如何“从我做起”减少排放。问答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检验,而成为自主思考环保责任的启蒙仪式。
奇妙的噪声监测之旅课堂现场
学生们踊跃答题
民族团结“融”进来:民族服饰下的绿色共同体
活动深意不止于环保科普宣传,更在于巧妙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活场景,将民族团结元素深度融入环保科普。工作人员与小学生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让课堂瞬间化为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画卷。当环境保护成为小学生们共同探讨话题,彼此间的使命感犹然而生。
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环保知识跨越民族边界成为通用语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具体行动中具象化。学生们认识到,无论身着何种服饰,呼吸的是同一片区的空气,保护环境是对共有家园最深沉的爱护。这种超越课堂的深层价值链接,让民族团结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焕发新生机。
学生们深度体验监测仪器设备(一)
学生们深度体验监测仪器设备(二)
创新模式“用”上来:环保科普宣传的“河池样本”
此次活动,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六五环境日为宣传契机,将环保科普宣传新模式带入校园,化被动参观为主动参与。活动主题充分融入民族元素,让小学生近距离接触监测仪器设备,形成“1+1>2”的育人合力,达到环保科普宣传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合的目的。
学生们深度体验监测仪器设备(三)
在少年心中埋下生态文明的种子,就是为未来储蓄绿色能量。此次活动不仅点燃了小学生们对生态环保的热情,而且提升青少年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感。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与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互融互促,新一代守护绿水青山、共建和美家园的坚实力量悄然孕育。
生态兴则文明兴,民族团结则国家强。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正以 “绿色”为画笔,以 “团结”为底色,在少年心中绘制一幅“山清水秀、民族和睦”的壮美画卷。通过活动,每个孩子真正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在传承中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悄然扎根于年轻一代的心底。六五环境日的深层意义得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