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孙金龙
持之以恒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系统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为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紧密联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深刻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把握这一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化规律性认识,把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思路、方法和举措搞得更加完备、更加科学、更加扎实。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根本上确保美丽中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持之以恒担好美丽中国建设重大使命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系统部署和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生态环境系统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认真对标对表,准确把握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深化地方实践,形成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以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着力点,梯次推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培育生态社区等美丽细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高标准实施一批标志性行动和创新性举措,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之以恒以高水平保护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新征程上,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引领,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持之以恒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根本方针,也为生态环境部门立足职能职责、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随着污染防治攻坚的不断深入推进,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新征程上,以更高标准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强化精准思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态环境治理要强化精准思维,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分析找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一清二楚,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大头”、创造条件、精准施策。善于用数字说话和决策,下功夫把调查研究做实,把论证评估做细,尽可能精细测算每项治污措施的预期减排量和环境质量实际改善成效,把每项措施、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搞扎实、搞精细,以求实现最佳治理效果。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和时序进度要求,结合气象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把握好平时治理和重点时段治理的关系,更多地把功夫下在平时,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争取主动、留有余地。
强化科学思维。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门科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科学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根源,把治理对象的重点放在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上,而不是自然因素带来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措施,推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认识和运用科学规律,善于从环境监测、溯源结果中判断污染排放源构成及贡献量变化,分析发现地区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特征,以此作为科学依据对症施治,提升治污成效。把系统观念贯穿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全过程,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牵引,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合理设定治理评价标准,采用不同治理方式,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能一味追求高标准、全覆盖。
持之以恒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并把抓落实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我们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当前,美丽中国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生态环境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强化政治自觉,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责担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一项任务一项任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紧抓实抓到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生态环境治理呈现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织、压力累积叠加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上取得新突破,解决生态环保事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多发性难题,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导向,大兴务实之风,坚决纠治违背自然规律,搞突击、简单化、“一刀切”等形式主义问题,不断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效取信于民。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把基本功练扎实,把看家本领掌握牢,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为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