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工作动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共建的北部湾站获认定为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23-01-03 10:5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作者:钟炜萍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为进一步加强广西科技创新基地体系建设,增强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的条件保障能力,1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认定名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依托单位,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部湾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共建的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北部湾站”)获认定为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部湾站成立于2014年7月,主要开展针对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下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长期监测和实验研究,开展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珍稀物种保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示范,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生态环境观测体系与临海实验科学平台,形成开放、共享的国际型海湾科学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的野外研发平台。

北部湾海域生态典型性突出,具有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拥有布氏鲸、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目前我国唯一能观测到布氏鲸种群的大陆海岸。北部湾站作为广西唯一兼顾河海、陆海统筹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海洋生态环境野外观测站,是广西科技厅重点推荐申报5个国家站中唯一海洋观测站台,区域定位优势明显,战略布局作用突出。

山口红树林海洋生态系统

涠洲岛珊瑚礁海洋生态系统

合浦海草床海洋生态系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

北部湾站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多年来开展的河口—近岸海域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实现了对流域海域全方位环境立体综合监控,以及对北部湾海水水质、入海污染物、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珍稀海兽、生态系统健康等进行时间长序列观测,同时多年来持续开展的陆海统筹生态系统保护和污染防治研究,也积累了大量历史监测数据和研究经验,推动北部湾站科研工作的发展。近三年来,北部湾站科研人员紧紧围绕北部湾站研究主要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工作,成果显著,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课题)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18项,在国内外行业主流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3项,同时获国内外专利授权共20多项,出版《广西钦州湾环境与生态研究》专著1部。

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

北部湾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站

北部湾海域海洋生态调查监测

下一步,北部湾站将作为典型的亚热带优良海洋生态系统代表及后发展湾区代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海洋强国战略思想,通过长时间、多学科的综合观测,获取可靠的海洋生态系统水平的基础信息,充分发挥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支撑作用,开展北部湾近海原位监测和临海实验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建成美丽海湾、实现“双碳”目标和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