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伴随着海顺六号监测船缓缓靠近北海南澫码头,2023年北部湾夏季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采样监测工作圆满收官。本次夏季航次监测工作历时31天,涉及104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达45项,共采集海水样品3200多个,这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历来监测点位最多、监测项目最全、航行时间最久的一次远航监测。
统筹谋划,谋定快动
为顺利完成此次夏季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国家级持证上岗考核和扩项评审、实验室能力考核、广西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为抓手,加强队伍岗位大练兵,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多轮理论笔试考核、自认定考核、实验操作考核等,以考促学,以练促提升,并以红榜通报的方式,激励技术人员端正态度,勤学苦练,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为开展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做好技术支撑。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提前制定详细的夏季航次监测实施方案,并召开工作部署协调会,统筹安排具体分工,落实相关责任人,严格按照监测实施方案开展工作。
召开夏季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部署协调会
攻坚克难,破浪前行
“西南浪”是西南季风引起的一种季节性海面波动现象,容易产生暗涌和暗流,对海上船舶的正常航行影响巨大,而7、8月份正值北部湾“西南浪”最盛的时候,监测船行驶在波浪涌动的海面上宛如一块泡沫板不停的颠簸摇摆,队员们走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要格外小心,“现在船摇晃得厉害,大伙要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大家再坚持会,加把劲,做完这个点,我们离下个点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晕船难受的同志,如果感到不适可以先回船舱休息一下”“没事,我还挺得住!”面对挑战,海上监测先锋队丝毫没有退却,而是迎难而上,日夜兼程,连续奋战,努力克服晕船、呕吐、难以进食、暴晒、雨淋、疲惫等困难,每到一个监测点均保持饱满的工作状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开展作业,测深、数据记录、样品分装、样品前处理固定和保存……所有的监测流程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为更高效完成采样工作,海上监测先锋队还利用海上夜学堂,及时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商讨对策,齐心协力将困难消灭在萌芽之中,高质量完成海洋环境监测工作。
精益求精,严抓数据质量
此次夏季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因受台风影响,出航时间比往年要晚些,为了能如期完成本次夏季航次监测分析工作,一方面海上监测先锋队们每天起早贪黑的持续开展采样工作,并将当天采集的样品及时交给接样员送回单位实验室,另一方面为保证样品准确性和时效性,实验分析人员在接到各批次样品后,不论白天夜晚、不分工作日休息日,加班加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检测分析工作,并对每一个监测数据,都严格遵循“数据三审”原则,坚持每个环节力求扎实做细、精益求精,以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将不断总结经验和持续优化监测方案,充分找准目前单位存在的短板,并取长补短,创新质控技术,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以高水平监测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更好地服务广西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筑牢北部湾生态安全屏障,助力北部湾美丽海湾建设和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