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气象局党支部开展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研究探讨人工智能赋能美丽广西建设的路径办法,2月17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气象局共同开展“拥抱人工智能 建设美丽广西”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兴赢,二级巡视员吴万洲,以及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文杰,二级巡视员陈德林率有关支部参加活动。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热浪持续涌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已经成为国际激烈竞争的新焦点和各方抢占的制高点。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要进一步增强发展人工智能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当前,广西正积极谋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策略、整合和场景,推动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推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同步发展,力争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勇立潮头。
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做好早期预警,提升全区气象预报的精准度,为全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支撑,是本次主题党日活动的研讨重点。党员们来到广西气象大厦,调研了解我区气象业务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情况。集成气象大模型、智能算法等新一代技术的广西天气业务一体化平台,以智能速算开展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以气象插件融入平陆运河数字孪生平台,基于深度学习研制覆盖越南北部雷达反射率反演产品,运用三维云量、三维雷达技术开发低空经济潜力,这一项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加深了大家对科技创新引领的认识了解。大家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各行业正在通过独特的创新生态模式,重塑产业竞争格局,必须打好“政策+要素+服务”的组合拳,为各方参与者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引领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全区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水平。
党员调研广西气象监测预报中心
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是当前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赋能城市智慧治理的关键力量。党员们来到南宁气象局,调研人工智能与气象服务、城市管理融合发展情况。南宁市依托“天衍”“天擎”等国家级气象业务系统和平台,自主搭建气象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将气象行业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资源进行整合,显著提升冰雹、雷暴、强降水等极端天气过程的精细化监测与短临预报能力。同时,积极探索机器学习开放框架的嵌入,打造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轨道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等具象多元的应用场景,将气象风险管理融入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各个环节。党员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城市治理关键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用活用好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生态环境治理注入“智慧基因”,是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员调研南宁市气象局气象监测预警中心
创新和拓展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重中之重。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与东盟人工智能领域合作优势突出,合作潜力巨大。南宁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是我国唯一具备地面、高空、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接收同址观测能力的试验基地,也是我国面向东盟的国家综合观测基地。党员们详细了解酸雨自动观测系统、地温采集系统、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等气象观测设备的工作机理,以及通过大数据集成开展的全链条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基地从新型观测设备到系统平台,从数据采集到数据质控、后端支撑应用,为东盟国家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提供“中国方案”。党员们纷纷表示,广西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既需着眼国家战略全局,也要立足实际场景需求,汇聚相应的数据、发展匹配的算法,挖掘好垂直领域应用场景,在气象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深化协同创新,为东盟国家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携手东盟国家推进人工智能同步发展。
党员调研南宁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
张兴赢作为普通党员谈学习体会,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论述是推动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根本遵循,要紧紧跟上人工智能发展这一重要的时代步伐,全面拥抱人工智能,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与跨学科合作,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动构建美丽广西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气候处、环评处、海洋处、信息中心支部党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