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区内要闻

青绿之姿 尽在漓江 地表水考核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

2022-05-18 12:05     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图为春天的漓江油麻滩,山清水秀,波光粼粼,原生态沙洲引来众多市民来此露营踏青。何圣霖摄

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莫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一声山歌起,一声山水绿。

漓江绵延80多公里的山水画廊,承载着众多文化历史要素,是千百年演化而成的人地共生系统的典范。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广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漓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桂林市地表水水质排名连续2年居全国前三,2021年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2022年漓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

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

“广西对漓江水生态整治不单纯就水治水,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体推进,2020年—2021年,我厅已筹措资金6亿余元,开展漓江流域治理,治水的同时治山、治乱、治本,紧扣漓江水质和水量,净水、补水、壅水、引水‘四水共治’,从生态修复、林改保护、景观提升开展‘三方治山’,治本除根建立长效机制,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将生态文明理念浸润人心,实现生态、旅游、民生多方共赢,为喀斯特地貌地区水体保护提供借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说。

在桂林,“两山”理念深入人心,保护漓江的“接力棒”也随时间往下传。桂林组建“市、县区、乡镇、村居委”四级网格漓江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变“九龙治水”为“统一谋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许桂苹说:“我们坚持治标和治本同步,预防和整治并重,仅2021年就5次深入漓江流域各县区,了解一线治污困难,提供‘保姆式’服务,针对性治理,不定期对漓江等重点流域水质数据分析,每日监控分析水质自动站数据,预先防范水质风险点。”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五大队大队长易禄龄告诉记者:“为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我们坚持实施最严格的执法管控措施,不断深化创新漓江法治体系建设,构建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和法规管控‘四大保护’体系,出台16条漓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措施,出台广西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肃执纪问责。”

易禄龄介绍,他和同事的日常工作就是实施最严格的漓江环境执法管控,如整治乱建,拆除漓江沿岸各类违法搭建8万余平方米,漓江城市段洲岛、沿岸鱼餐馆及违法搭建全部拆除并进行生态修复;整治乱挖,对漓江流域21家采石场全部关停并生态复绿,将漓江上游违规采砂船全部销毁,从根本遏制漓江河道挖砂问题;整治乱养,划定禁养限养红线,关停漓江沿岸家禽养殖场1120家,彻底清理漓江干流、支流等重点水域网箱养鱼;整治乱经营,销毁“黑船”“黑筏”,实现游览排筏统一规范管理运营和星级游船管理体系;整治环境卫生差,漓江实行市场化、专业化、常态化保洁,重点对漓江流域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沿岸城镇和乡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受益人口达148.4万人。他们还带动沿岸群众实现“被动整治”到“主动保护”的思想转变,建立破坏漓江生态环境举报奖励机制,近3年来办理群众举报问题近百起。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法规与标准处副处长李维龙介绍:“2018年和2021年广西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7.86%和18.39%,桂林市数据分别是13.62%和25.17%,高于全区水平,并在3年中有较大提升。”由此看出,桂林市的生态文明创建,不仅让漓江及周边环境越来越美,还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里了,群众环境素养的提高是环境持续改善的强大动力。

因地制宜探索治水“桂林经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桂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曾鸣介绍,漓江水量充沛是保持沿岸景观的基础。为此,桂林在漓江上游已有青狮潭水库、思安江水库两座水库的基础上,投入60多亿元建成小溶江、川江、斧子口3座水库,实施“五库”水量统一调节调度,按需为漓江生态补水。2018年至2021年,水库枢纽工程共计为漓江补水18亿立方米以上,探索出了“五库”水量统一调节调度的“桂林经验”。

桂林市将漓江保护向支流“毛细血管”延伸拓展,深入开展漓江支流综合整治,2021年印发《漓江城区段支流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指挥长的桂林市漓江城区段支流综合整治指挥部,对灵剑溪等10条支流(含10条支流的支流、夹河及洲岛)存在的长期以来影响漓江干流生态环境的“四乱一脏”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

2019年以前,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道路坑洼不平,房屋乱搭乱建,人居环境脏、乱、差。到过的人都说:“鸡窝渡果然像个鸡窝。”“以前村子环境差,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务农,靠天吃饭。”村民徐文通说,“依山傍水却不能靠山吃水,浪费了在漓江边的自然条件。”

在政府的支持下,鸡窝渡村建设了污水处理中心、停车场及巷道等。以前泥路变成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杂乱的违章建筑、废弃栏圈变成精心设计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民房墙面被巧妙设计成精美的墙绘,90%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真正从“靠天吃饭”转换为吃“旅游饭”,鸡窝渡村逐的村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真正从“靠天吃饭”转换为吃“旅游饭”,鸡窝渡村逐渐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在漓江边的伏龙洲,曾有23户137位居民。居民在洲岛上生活并经营鱼餐馆,建筑杂乱,生活污水、餐饮污水直排漓江,破坏了漓江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威胁饮用水安全。桂林市通过开展拆迁异地安置和污水治理工程,将岛上居民全部异地妥善安置,完善了污水处理设施。经整治,伏龙洲每年减少直排漓江污水8万多吨,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水直排漓江和垃圾随意丢弃的乱象。同时,开展生态修复,采用“海绵生态城市”工艺打造生态公园,以“虫兽—鸟类—鱼类—浮游类”的动物生态模式,优化生态系统,为中心城区增加了一片绿肺。

蚂蟥洲、大小洲是漓江城市段的重要洲岛。长期以来,岛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不齐全,居民出行不便,人居环境较差。在洪水期间,洲岛易被淹没,岛上植被也易被冲走、岸线常被冲毁,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为此,桂林实施蚂蟥洲、大小洲生态修复,彻底杜绝了洲岛上的污水直排漓江,极大改善了洲岛生态环境,得到洲岛居民一致好评。

依托伏龙洲、蚂蟥洲、訾洲、大小洲所构成的“一江四岛”,桂林市深挖桂林历史、人文、体验等文化价值,打造文旅融合、文化内涵深厚的游览路线。伏龙洲生态公园日接待游客量达580人以上,自北向南还与虞山、叠彩山、木龙湖宋城、伏波山串联在一起,形成漓江秀美景观带,为桂林市城市整体形象增添点睛之笔。

以最严格制度保护漓江

2021年以来,桂林市实施最严的保护制度,先后落实一系列保护漓江的有力举措:严格实施《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积极推动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建设全线退距300米;持续推进漓江城市段支流“四乱一脏”治理,漓江干流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四治”工程全面完成;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漓江流域采石场全部关停复绿,桂林喀斯特生态修复项目3期全面完工。

桂林市自2022年起,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桂林市委书记、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周家斌表示,桂林要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以设立“漓江保护日”为契机,建立完善漓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2022年4月25日,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成立揭牌,与原有的桂林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形成互补,全方位织密漓江流域生态防护网。

下一步,桂林市将着力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最严格的漓江保护措施、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将漓江旅游带打造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样板区。同时,结合“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标一流水准,设置4大类12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立19项重点工作任务,谋划6大类147个工程项目,全力将漓江打造成为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级生态环境保护样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