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区内要闻

广西:用好“加减乘除”法,开创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新局面

2022-09-15 18:10     来源:​中国环境监察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急难愁盼”,打造“加减乘除”工作法,破解生态环境信访工作难题,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新局面,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连续三年被评为信访工作“人民满意窗口”,连续两年在区直中直驻桂有关单位信访工作暨“人民满意窗口”创建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善做“加法” 夯实组织队伍保障

一是高位推动强领导。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将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全局进行重点部署。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一岗双责”,职能科室具体协调,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按照“本级负责、归口管理”原则,制定年度环境信访责任清单,把环境信访问题类别、工作目标、责任分工、解决时限细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主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

处置投诉过程中,执法人员利用金属探测仪寻找企业非法排污证据

二是专项培训强队伍。加大信访业务培训力度,在全区生态环境执法业务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次中专门设置生态环境信访工作相关课程,邀请生态环境部、华南督查局、自治区信访局等专家学者授课,进一步提升信访队伍业务水平,今年来开展省市县三级专题培训17次,实现信访干部培训“全覆盖”。搭建跟班锻炼平台,从各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择优选拔12名年轻优秀干部,分批次到区厅执法局信访部门跟班锻炼,每批设置6个月培养期,由信访部门组织业务骨干与选派干部进行“一对一”传帮带,引导干部深入接访现场、执法一线实战锻炼,积累信访工作经验,提升单兵业务水平。

利用仪器快速检测危险废物

三是加强联动聚合力。全区各地市均成立生态环境委员会,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环委会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与自然资源、农业、水利等多部门建立集“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协同行动”于一体的信访协作机制,针对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疑难信访问题,提请环委会联席会议协调,按照“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方案”原则,组织协调相关责任部门参与会商,既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又结合各部门业务特点,相互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拆分诉求事项,细化职责分工,协同推进解决。对于达成一致和成功处置的议题及案件,及时以会议纪要、会签文件、成果报告等形式印发,推动形成制度成果和工作经验,实现资源信息成果共建共享。

勇做“减法”,化解信访难题隐患

一是规范信访流程。严把信访举报“第一道关口”,制定公开《环境信访处理工作规程》《环境信访办理流程图》等制度规程,逐项简化规范举报、接报、登记、领导批阅、办理、督查、办结、反馈等办理流程,打造信访“流水线”,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对其他部门受理案件,及时分类流转。对属于生态环境部门受理案件,严格执行办理程序,加强动态跟踪和督办提醒,做到情况明、底子清、数据准、办理快。

生态环境部门在企业现场开展执法检查培训

二是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重大节假日保障制度,做好各重大节假日以及敏感时段应急值班值守安排和物资准备等工作。执法、应急、监测和各业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组成联合工作组,依照精准溯源、精准监测、精准治污、舆情监控总体思路,及时规范高效开展现场处突。今年以来,有效化解多起可能引起较大环境风险或社会舆情的敏感事件。

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防范风险隐患。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污染投诉特点,认真分析梳理可能导致污染投诉因素,及时研判环境信访工作形势,明确攻坚方向,未雨绸缪做好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例如,针对采石采砂重复投诉率较高问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采石采矿整治。加强日常环境监管,组织开展岁末年初“抓重点保安全”、每季度“送法入企促发展”“守望八桂—2022”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出动执法人员8822人次,检查企业3716家,发现环境安全隐患企业671家次,整治环境问题隐患1104个。

巧做“乘法” 提升信访处置效率

一是打造“智慧信访”平台。投入300万元建立广西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信访管理模块,通过一级部署、多级应用模式将信访子系统延伸至14个地市、100多个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实现自治区、市、县(区)三级覆盖,项目涵盖信访业务管理、业务协同、信访数据分析、信访件回访、系统集成等功能,实现全区环境信访业务工作“一网办”,信息共享“一网通”,统计数据“一网判”模式,并将逐步实现与生态环境部、自治区信访局、广西12345政府服务热线管理平台、环境执法、排污许可等系统对接,确保数据研判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执法人员面对面倾听群众投诉,调节矛盾纠纷

二是创新“码上举报”模式。创新开发企业环境信息“一码”监管程序,为全区5万家排污企业登记注册环保二维码,并制作成二维码标识牌安装在企业厂区门口,“一码”程序将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以及环评审批、验收、排污许可核发、排污口监测、自动监控、环境信用、行政处罚等环境信息集中精简至手机端并实时动态更新,实现“部门扫码可监管,企业扫码可自查,公众扫码可举报”,提升了环保部门监管效能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违法企业监督举报的精准性。

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环境隐患排查

三是优化“有奖举报”制度。以广大群众线索为“源”,全力推动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的实施,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参与信访监督,修订群众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拓展举报渠道、扩大举报奖励范围、简化操作流程,最高举报金额从3万元提升至10万元,并通过电视、双微、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对广西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进行持续性、针对性宣传解读,提升人民群众对有奖举报知晓度和参与度,制度实施以来,共核发符合举报奖励条件的案件44件,奖励金额36.8万元。

敢做“除法”,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教育。通过开展作风建设、业务培训,宣传和服务群众本领,教育引导执法和信访干部工作中换位思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热情接访。投入30万元升级改造信访场所,配齐扫描仪、身份证读取仪等网上信访办理设备,开设残疾人绿色通道,配备急救药箱、储物柜、老花镜等便民物品,为群众上访提供便利。安装电视、LED显示屏等宣传接访设施,配置滚动屏宣传栏,制作信访文化墙,广泛宣传信访政策,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依纪逐级信访。

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宣传信访工作条例

二是加强案件核查反馈力度。把信访案件核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对重大信访事项实行领导首问责任和领导包案制度,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为“班长”的厅领导班子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研究重大事项,解决突出问题,大案要案主要领导亲自指挥查办。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开展公开大接访、定期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并建立健全回访反馈制度,通过电话回访、上门反馈、约访约见等方式,向实名举报人反馈办理结果,从源头上化解矛盾,消除群众疑虑和积怨,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领导干部接访159批次,组织干部下访309批次,办理各类积案24件。

三是严厉打击非法信访行为。对违反《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将借环保之名行敲诈之实、执意越级缠访闹访的、恶意造谣生事和扰乱社会秩序的、带头串联和教唆他人越级上访的等恶意或非法上访行为,一方面及时全面收集固定证据,联合公安机关迅速依法予以打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加强线上线下舆论引导,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净化信访环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微信
    微博
    客户端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