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区内要闻

人人来做美丽广西建设践行者

2023-08-24 08:33     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不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城乡居民切实增强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8月15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联合举办2023年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宣传活动,向此前由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文明办联合评选出的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颁奖。“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的八桂大地,人人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奋力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还母亲河水清岸绿

漓江被誉为世界最美河流之一,不仅是桂林山水之魂,还是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西江下游广西大部分区域和珠江下游粤港澳大湾区的饮用水安全。

在保护漓江的各方力量中,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广西师范大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何乃柱以日常中的点滴公益,书写着一名高校共产党员的不平凡。2014年,何乃柱毕业回到广西师范大学工作,以多种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和高校师生参与漓江保护。他整合资源,联动社会组织投入约10万元到漓江保护中;开展环保教育,培养了一批热心环保公益的新青年;孵化组织,撬动更多社工和志愿者参与漓江保护;推动跨界合作,联合7家单位成立保护漓江公益联盟;开展漓江保护研究,出版《百年漓江——1912年以来漓江生态环境变迁与保护行动》一书,唤醒社会各界对保护漓江的重视。

“我有责任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去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何乃柱表示,把做志愿行动与教学、科研、育人等打通,并影响更多的人一起保护漓江是他未来的追求。

猫儿山被誉为“漓江心脏”。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退休民警杨伯伦(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38年如一日扎根猫儿山山区,以带癌之身守护好漓江之源。38年来,杨伯伦步行30余万公里,主办和参与查处涉林案件160余起,救助和放生野生动物5000余头,援救自然保护区内受困遇险群众游客200余人。120双磨破了皮、掉了底的鞋,见证了他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衷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猫儿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当年的80%提升到现在的96.48%,各种珍稀保护动植物种群数量也逐年增加。“一想到漓江儿女能够看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能够喝上干净的天然水,我心里就感到无比的满足。”杨伯伦说。如今年过六旬的他,还不时回山里走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前,广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科普,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科普教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将理论知识和自己对植物的理解,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出来,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都感兴趣、听得进。”对于这个问题,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科普研学部经理杨蕾深有感触。

多年来,杨蕾积极参加各类生态环境科普志愿活动,2017—2022年共组织开展生态科普研学活动1060场,参加活动人数超过20万人。她还和团队策划开发了《青秀山自然课堂植物认知与压花研学课程》《兰花的璀璨》等课程,覆盖学校科普春秋游、研学实践等活动形式,成为一名深受孩子、家长欢迎的生态科普教育传播者。

“如今,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了。其中,有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功劳。”杨蕾只是众多环保志愿者的其中一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中,八桂大地上,生态文明理念正在生长、开花、结果。

在玉林公益观鸟组织“翠鸟自然”负责人、玉林师范学院讲师、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师白林壮(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看来,人类对大自然的好奇之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天生热爱大自然。近年来,白林壮带领学生志愿者开展校园观鸟活动、自然教育活动、社区公益讲座等,直接参与活动人数约2000人。“希望今后能以观鸟活动为载体,将热爱保护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知识和理念传递下去。”他说。

近年来,广西通过开展生态修复保护工作,红树林面积不断增加,红树林湿地生态质量不断提升。“红树林守护海洋,我们守护红树林。”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柯议淇现任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宣教部部长兼生产部部长,这些年来,她以多种方式开展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展望未来,她说:“今后,我将继续大力宣传报道湿地生态保护成效,不断提升湿地生态品牌文化影响力。”

做家乡生态环保参与者

树立、传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要从思想认识上转变,更应从具体行动上体现出来,积极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生态环境志愿者蒋玉明看来,在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节能减排宣传者。作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及能源管理负责人,蒋玉明立足自身岗位,组织创建公司节能环保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节能环保文化宣传等活动,培养平台粉丝约8700人,平台互动人次累计220万。

广西铝工业生产中铝灰渣处理曾是一道环保难题。如今,这一环保难题被广西循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金芝(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破解”。近年来,经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研发,他领导的团队攻关铝灰无害化处置的关键技术,在2021年1月份取得广西第一张铝灰渣危废经营许可证。而自2018年以来,朱金芝带领广西循复规范化处置铝灰渣10.56万多吨,为广西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平南县,达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朱少军(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在8年时间发展环保志愿者1235名,组织各类环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400多场,环保志愿时长累计达1万小时,个人参与志愿服务900多小时。在乡村振兴中,她带领志愿者在平南县金匏村等100多个村屯开展活动,影响了一大批村民自发参与到环境整治志愿服务中来。

蒋玉明、朱金芝、朱少军……还有更多生态环境志愿者的故事,正是八桂人民凝聚社会共识、自觉践行生态环保责任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来,广西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围绕群众关心的生态问题,通过组织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带动更广泛人群参与到生态环境行为规范中。同时,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评选等活动,把生态环境科普、文艺等送到基层,提高公民参与生态环境行为的积极性,推动公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自觉做美丽广西建设践行者,守护好绿水青山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