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区内要闻

广西多举措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服务

2023-11-06 09:04     来源: 中国环境APP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10月30日,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消息,广西多举措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服务,今年以来,帮扶指导企业整改环境问题2397个,对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予环境行政处罚金额2764多万元,助力企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不断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纳入企业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了企业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的转变。

依托移动执法系统,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116个,纳入污染源企业6.38万家;建立检查人员信息库116个,纳入检查人员达1317人。全区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日常检查8649家。

其中,抽查一般监管对象4433家,重点监管对象2203家,特殊监管对象328家;组织专项抽查活动320次,抽查企业1531家;牵头组织或参加部门联合抽查活动62次,抽查企业154家。帮扶指导企业整改环境问题2397个,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为企业减负。

抽查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生态环境部门网站、广西生态环保“一码通”程序等渠道向社会公示,在行业内产生较大影响,实现抽查一小片,威慑一大片的效果。

实行差异化监管,实现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对32起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予环境行政处罚,免罚金额2764多万元。

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明确13种不予行政处罚、24种初次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增加和优化个性裁量基准的内容,让裁量基准更加科学准确。

全区1719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实行差异化监管,运用震动、电量、视频等监控手段,“云端看”企业数据,“线上查”治污设备。

2023年以来,对正面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监管执法9060次,非现场检查占比87.8%,实现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持续开展送法入企、助企纾困活动

组织普法培训9场次、普法宣讲活动3场次,发放普法资料1.3万多册,累计帮扶企业2000余家次,指导企业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近2000个。

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危险废物、畜禽养殖、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第三方弄虚作假等重点领域,开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2023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6.04万人次,检查企业2.46万家次,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12件、罚款5830多万元,其中查处配套办法案件51件,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10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