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区内要闻

让高颜值“绿水青山”转化为高价值“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壮美广西续写新篇——2023年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答卷

2024-02-06 08:26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1月12日至16日,广西北海市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数十只被誉为“飞鸟美人”的白琵鹭成群结队在滩涂上觅食。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北海越冬栖居,成为北海碧海蓝天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这是八桂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缩影,也是广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见证。

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2022年、2023年,广西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污染防治成效国家考核获优秀等次,广西作为全国四个代表省(区)之一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天更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9%,创历史新高,PM2.5平均浓度为26.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比率0.0%,大幅优于国家下达指标任务;

水更清,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2%,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9市跻身全国前30名,柳州市、崇左市分别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三;

湖更美,桂林漓江、南宁那考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梧州市获国务院河湖长制督查激励;

田更沃,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2年的17.1%提高至26%,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海更碧,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4.5%,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

牢记嘱托讲担当 扛起责任抓落实

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政治责任。推动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开展自治区14名领导分片包干督导,落实自治区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整治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被选为主题教育整体成效突出的10家区直单位之一,在全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暨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以利剑出鞘守护绿水青山,中央环保督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协调负责分片督导的自治区领导16次下沉各市推进52个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39个问题如期完成整改27个,其余12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河池市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违规建设、桂林市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小水电站等问题全面整改到位。第二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圆满完成,公布28个典型案例,发现转交问题803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精准施策集中攻坚 环境质量再创新高

“八桂好水持续领跑全国,成为美丽广西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表示,广西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从顶层设计加强立法到实践层面的制度创新,从源头截污到全流域修复,从科技赋能到全民共治,织紧、织密、织牢水生态环境“保护网”。

保好水,久久为功,河湖焕新永续发展。首次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迈入新阶段;宁静的河流从五彩缤纷的花海间流过,成群的白鹭在青草碧水上飞翔,三三两两的市民在生态步道上漫步观景……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南宁市那考河由昔日的“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了一座湿地公园,新增水生动植物33种、飞禽6种,形成了一条展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绿廊。

忻城县红水河

治差水,加强水质不稳定断面监督帮扶。实施高温季节合浦西门江溶解氧达标攻坚,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派出技术团队连续6个月深入西门江,累计出动约120人次,全面排查溶解氧超标原因,对症下药,全力提升西门江溶解氧,2023年西门江断面年均水质达到Ⅲ类。

2023年,全区12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柳州市治水经验入选2022年度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漓江保护经验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桂林漓江、南宁那考河和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梧州市获国务院河湖长制督查激励。

尽锐出动、分片包干,秋冬季攻坚督导行动成效明显。厅级领导带队14个督导组下沉各市继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督导行动。督导期间,14个督导组共与895个政府、单位开展座谈,召开各类会议319次;发现5619个涉气环境问题,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气环境问题。2023年,全区优良天数比率为97.9%,创历史新高,PM2.5平均浓度为26.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比率0.0%,大幅优于国家下达指标任务。南宁市蓝天保卫战交出“高分答卷”,臭氧浓度同比下降7.4%,是2020年以来首次实现下降;来宾市近5年来首次消除重污染天气,圆满完成各项约束指标任务,群众蓝天幸福感持续提升。

2023年南宁市蓝天保卫战交出“高分答卷”

“20亩污水塘通过‘鱼莲共生’水体治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又获得较好的经济产出,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2023年9月,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在南宁市召开全国黑臭水体试点工作推进会,马山县永州镇永州社区定罗街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实地考察代表的肯定。

马山县如诗如画的醉美乡村

广西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治理模式。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6.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西25%年度目标任务,28条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部完成。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贯穿北海市城区的冯家江湿地公园,白鹭在红树林上空翩飞,与蓝天白云相映成景,充满诗情画意。北海市民打开家门就有公园逛、有地方休闲、有美景欣赏,享尽了生态环境带来的福祉。广西近岸海域共发现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超过300头,涠洲岛布氏鲸识别头数52头,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7.15%,优于国家规划要求。“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海湾景象正在形成,2023年北海银滩岸段入围国家第二轮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评选。

率先在全国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服务多个重大项目获批、落地。全年入海排污口废水达标率为97.4%,已排查入海排污口5511个,完成59个排污口整治,完成2023年度整治目标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目标。推进海水养殖生态监管,制订广西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广西共享治污设施模式和政企协作模式获生态环境部推广。

点绿成“金”惠民生 绿色发展“加速度”

打造试点样板,以绿色金融“贷”动绿色发展。桂林市全州“红色湘江”农文旅开发EOD项目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遗留固废堆场治理以及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红色湘江”遗址保护开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实现产业发展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生态产业化。柳州市香兰河流域综合治理EOD项目通过对香兰河流域河道及两岸周边约4791.41亩的山林实施整体截污控源、系统生态治理,完善流域内污水收集系统,提升流域内的水生态环境,同时导入医养、生态研学、农产品加工等绿色相关产业,构建起以反哺香兰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产业链。

2023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力推进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建设,共有37个项目成功入选。全区共推荐63个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级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EOD模式实践创新迈上新台阶,累计达到52个项目,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推动广西首个绿色金融产品“桂惠贷—生态贷”落地见效,累计发放贷款5.23亿元,9家企业获得979.6万元贴息补助支持,“政银企”共同推进机制已基本形成。

出台实施生态环境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8个方面30条措施,组建专班靠前服务,千家企业满意度测评位列区直部门前十。全力打造平陆运河绿色工程,印发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打造绿色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完成平陆运河建设绿色工程检查专家组第一次综合检查。防城港核电厂三期工程、白龙核电一期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环评获生态环境部批复,北部湾港总体规划(2035年)环评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查。全区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049个,涉及总投资8399.9亿元。

作为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广西柳州市逐步完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建设。2023年6月,柳州举办气候投融资论坛,保护“绿水青山”方式不断丰富。广西坚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指导有色、钢铁、水泥等行业27个项目在环评中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加快建设柳州气候投融资试点,建成全区首个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融资总额433.43亿元。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全区51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2023年发电行业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名录,发电企业累计碳交易配额超过730万吨,成交额突破3.5亿元。

全民行动自觉自为 美丽广西共建共享

“这是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我们通过整治和提升打造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市民活动空间。这样一来,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健康,也变得更美观,更宜居了。”2023年全国“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总决赛在广西桂林举办,由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推选的广西选手张珊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总决赛上,张珊向大家展示了海绵城市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手段,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

广西促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马山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生态+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成功将马山黑山羊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增长点;资源县积极推动绿色生态与休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项目等等。2023年,广西成功创建了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分别为南宁市马山县、桂林市阳朔县、桂林市资源县;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来宾市忻城县。目前,已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命名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49个、示范村399个。

资源县八角寨丹霞风光

此外,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全区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创建活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基层、到农村、到老百姓的身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2023年,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总数达到167个,已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广西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创建活动

这一年,广西评选出20位“2023广西最美环保人”,他们不畏困难、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默默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为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贡献力量。广西壮族自治区已连续5年开展“广西最美环保人”选树活动,共评选出85名最美环保人。从“广西最美环保人”这个光荣群体里,走出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黄海保,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23年度法治人物”焦延雄等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标杆,极大激发全区上下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与2023“广西最美环保人”获得者合影

奋楫扬帆风正劲,砥砺前行正当时。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在广西举办,风雨兼程的广西生态环保铁军将以此为契机,携手同心、不懈奋斗,扎实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屏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八桂大地山水之美助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