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区内要闻

美丽中国广西篇章 | 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河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厚植生态优势 河池稳步先行 争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示范

2024-07-03 08:25     来源: 《环境保护》2024年第8期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杂志展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称赞“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强调“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要求广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西考察,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要求,寄予了新的更高期待。

“十四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建设广西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这一目标定位,在“六大示范行动”等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树牢。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将建设生态秀美新河池纳入“六新河池”建设体系,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钱。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出台实施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全面构建齐抓共管的大生态、大环保工作格局。
绿色生态本底不断厚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位居全自治区前列。2022年,金城江区(考核点)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50%,排名全自治区第1。2022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自治区第6、全国第11;2023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自治区第5、全国第1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顺利通过考核。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被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内。
绿色产业体系不断重塑。加快发展绿色特色工业、绿色生态农业、绿色生态服务业。系统构建“2+5+N”工业产业体系,先后引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桐昆集团广西佑灿磷酸铁锂、华锡集团锌铟综合回收等一批投资规模大、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都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河池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8年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发展绿色生态服务业,河池市成为“中国丝绸论坛”“世界大健康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南丹丹泉洞天酒海工业旅游景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绿色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组建产业发展基金。与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河池绿色发展母基金,备案规模100亿元,一期计划筹措资金10亿元。通过引入资金、导入项目形成产业布局,满足能源和工业企业的转型融资需求,帮助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推行“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改革。将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的行为表现具体化、标准化,创造性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在乡村基层落地生根。将农村信用体系的应用范围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更为深广的社会治理领域,打造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的“河池样板”。在金城江区、天峨县率先推行“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林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进程。
绿色能源体系不断构建。统筹规划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热电联产建设,集中实施龙滩电站8号、9号机组扩建工程等一批建设项目,打造风光水储氢清洁能源基地,全市在建17个风电和21个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达372.2万kW。围绕“能源安全保障+新能源就地消纳”,与中国大唐集团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第一批新型电力系统改革试点。该项目近期规划装机容量542万kW,年新增绿电87.6亿kW·h,具有综合电价低、调节能力强的特点,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电量电价、碳排放“双控”问题。
绿色物流网络不断完善。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全力打通交通“大动脉”。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850km,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重点项目天峨(黔桂界)至北海、河池至荔波、龙胜(湘桂界)至峒中口岸高速公路正处于加快建设阶段。黔桂铁路贯通河池市全境,增建二线项目计划于2025年开工建设;广西首条时速350km的贵南高铁实现通车,标志着河池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河池机场恢复开通广州—河池—绵阳、海口—河池—长沙航线,新开通深圳—河池航线。龙滩电站1000t级通航设施项目于2024年开工建设,将打通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的红水河“黄金水道”。布局实施南丹—南宁—钦州—贵港—柳州—南丹的闭环换电网络,通过绿电重卡开展智慧物流,可推动物流成本下降约1/3。
绿色生态价值不断实现。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双碳”绿色机制创新等领域大胆尝试。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河池是全自治区唯一以市为单位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正探索建立河池生态资产类型和生态产品清单,明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具体算法、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等,为广西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提供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一步,河池市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治理双向促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田长制、林长制、河长制考核,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世界寿乡河池市东巴凤革命老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为抓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石漠化治理。抓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实施。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管理,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治工作,推动自然保护地存量问题整改。切实抓好历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自治区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零容忍”措施推动所有问题整改。
推动生态资源优势与绿色发展胜势双向转化。拓展“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积极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申报工作,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异地转化,探索建立全国“跨区域联合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机制试验区。深化“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制定林票交易流通制度,推进试点扩面增量。在广西率先建立完整的“双G”考核机制,即实行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将全面构筑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框架,既以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又引导树立和践行“绿色政绩观”,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探索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两山”转化新路径。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双向驱动。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赛道”。随着金属新材料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试验区的加快创建,河池高新区、经开区深化拓展,一批科技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工程中心等平台不断落地建设,支撑和推动河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更加成熟、更有竞争力。
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与新型电力改革双向“奔赴”。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新型储能集群”建设,提高电力供应能力,优化能源安全结构,有效增加能耗指标,控制能耗强度,降低用电成本,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稳定红水河三大水电站发电量,稳步提升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推动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努力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推动绿色金融改革与绿色转型发展双向融合。做好“河绿通”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筹建前期工作。探索建立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利用多渠道主动收集、密切关注环保处罚、环保信访、媒体曝光等环保信息来源,构建个人绿色信用评级体系。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为绿色产业领域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深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依托“五位一体”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打造绿金平台,实现绿色信贷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和推广,有效整合生态网络、环境修复、区域综合开发以及产业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微信
微博
客户端

智能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