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区内要闻

深化绿色发展合作 构建区域能力建设伙伴关系——2024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2024-11-08 09:05     来源: 广西日报     作者: 韦夏妮 陈丹钰 曹胜平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4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广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核心提示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命运休戚与共的重要伙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10月29日至30日,作为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核心活动之一,2024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柳州市成功举办。与会嘉宾以“构建区域能力建设伙伴关系”为主题,围绕低碳产业转型、适应气候变化、绿色供应链、科技创新等内容,分享真知灼见,携手同心,凝聚智慧,开展深入交流、深化绿色合作,使绿色发展伙伴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走深走实。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环境政策对话与交流平台,由生态环境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成为连接社会各界参与区域生态环境合作的权威渠道和重要桥梁,在推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赞赏美丽中国建设成就 推动区域能力建设合作

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

论坛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环境与气候合作,不断夯实区域可持续发展合作成果,在持续推动政策对话,加强交流互鉴,推进能力建设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各国加强相关领域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论坛表示,将共同落实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倡议,探索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持续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推动支持提高双方在区域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能力。加强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塑料污染等多边进程中的沟通协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贡献区域力量。积极谋划新一期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充分考虑区域和全球重点环境议题新进展,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东盟中长期发展愿景对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为推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走深走实,本次论坛积极创新举办形式,走进博物馆、走进企业、走进高校,选取广西低碳转型、适应气候变化、绿色供应链等领域的成功实践案例,通过“现场观摩+实地交流”,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各方深化环境与气候合作对话交流,共同提升区域绿色发展能力和水平。

2.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的专题活动之一“区域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对话”中,与会嘉宾通过讨论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应用及发展趋势,介绍区域各方推动协同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要点,分享工业、生态环境、低碳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实践,共同探讨区域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合作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等全球性挑战,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借鉴。

“数字化在赋能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兴赢表示,广西主动顺应数字时代生态环境高质量治理、高水平保护的需求,以美丽广西建设为总目标,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后,广西将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赋能,推动高颜值“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高价值“金山银山”。

互动环节中,与会代表围绕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应用、发展趋势、合作潜力等进行了讨论交流。大家表示,区域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为众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方应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实践,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3.加强科技国际合作 推动区域生态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合作是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前区域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在论坛的“科技交流圆桌:区域生态科技合作研讨”专题会议中,与会嘉宾围绕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与实践、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等内容开展对话与经验分享,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生态环境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建设。

区域生态科技合作是2024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全球性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各国需要利用好科技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全球性挑战。”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禚壮表示,在多期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实施过程中,区域各方在环境科技领域开展了知识共享、联合研究等务实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效。未来,中方愿整合区域资源,继续加强生态科技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生态科技创新。

柬埔寨环境部碳信用秘书处副秘书长威·卡迈勒表示,柬埔寨是东盟首个提交2050年碳中和长期战略的国家,通过完善能源、环保领域的政策法规,开展气候行动,加大绿色金融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柬埔寨期待参与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框架下的生态科技领域合作,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科研探讨、技术交流活动,为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培养了一批环保技术人才,合作交流成效显著。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持续与东盟各国携手开展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态科技合作,通过联合研究、资源共享、教育培训等方式共建中国(广西)—东盟生态环境科技联合研究院,共同提升生态环境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4.交流气候适应政策与实践 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领域中,城市是重要的载体。

在论坛的专题活动之一“城市沙龙对话:加快气候行动与融资步伐”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区域以及区域内城市如何通过技术进步以及资金投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针对自然灾害,广西积极应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施了一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以“广西气候适应政策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候投融资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到2035年,广西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柳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柳州推动气候投融资的实践:“通过汇聚全社会力量,推动形成政府引领、企业参与、全民行动的多方共进行动局面,积极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成立广西首个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新能源以及钢铁、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来自东盟秘书处、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常务秘书办公室东盟与区域处、缅甸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环境保护司气候变化处、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水文气象和气候变化研究所等与会嘉宾,分别介绍了东盟区域和各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实践。他们纷纷表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非常期待未来同中国在城市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对话与合作。

低碳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论坛的专题活动之一“能力建设提升:区域绿色价值链伙伴关系实践”中,参会嘉宾参观了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工厂,并试乘新款新能源汽车。该活动作为区域绿色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展示了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各个领域所蕴含的低碳理念和实践成果,为参会嘉宾探讨低碳体系的构建提供生动案例和启发。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肩负着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论坛的专题活动之一“青年交流分享:绿动未来·青年技能峰汇”中,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环境部门的领导以及广西相关高校的师生代表(含东盟国家留学生)相聚在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探讨培养青年绿色技能迈向可持续未来这一重要议题,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的青年一代交流与合作。大家表示,希望此次活动在青年的心里埋下一颗绿色合作的种子,并相信它将在中国和东盟环境保护合作的实践中生根发芽,推动广大青年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人类共同家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