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在涠洲岛附件海域开展布氏鲸调查监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供图)
因海而生,因海而兴。
广西南临北部湾,16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点缀着诸多美丽海湾。优美的海湾环境演绎着生命的奇迹,也给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优势。
11月21日,2024年粤桂近岸海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联合演练在北海铁山港码头举行。这是粤桂两省(区)首次跨省(区)开展近岸海域多维度、全要素应急监测联合演练,也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次开展跨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联合演练。
记者还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广西全面实施了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海湾精细化调查,是广西近20年来首次对海湾开展全面精细化调查。这一调查有哪些创新和亮点?广西的海湾有何特点?海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又将如何规划实施?
一、在全国率先采用“一湾一案”精细化调查
近日,在防城港市金滩海水浴场,防城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海湾精细化调查。
“此次海湾精细化调查,涉及防城港市的4个海湾,调查指标更加注重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统筹,调查内容更加注重海岸线环境压力和生态影响调查。”防城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陈高工介绍,今年5月以来,该中心已在上述4个重点海域开展海洋垃圾监测等工作。
广西海岸线长1600多公里,划分为13个海湾,不仅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还有中华白海豚、布氏鲸、中国鲎等国家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通过组织海湾精细化调查工作专班对广西的13个海湾进行实地调研后,我们发现每个海湾的情况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赵保振说。
针对实际情况,广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组织技术单位在全国率先采用“一湾一案”方式编制了广西海湾精细化调查方案,精准落实海湾精细化调查。
比如,铁山港湾作为广西的一个重点海湾,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特色而闻名。广西根据铁山港湾的生态禀赋和开发利用状况,增加了红树林、滨海湿地、中华白海豚、海草床、海鸟、大型底栖生物等调查内容,全面摸清铁山港湾的生态环境状况。
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是广西海湾精细化调查的牵头承担单位。今年以来,为确保海湾精细化调查各项工作高质量实施,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围绕海水浴场、海洋垃圾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等调查要素对广西沿海三市任务承担单位开展“一对一”蹲点帮扶,有效提高方案实施效率。
“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海湾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并将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为保护与建设美丽海湾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监测中心站站长蓝文陆说。
截至目前,广西海湾精细化调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完成13个海湾的地理信息数据收集,以及海水、海滩垃圾、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群落、布氏鲸种群以及部分海域游泳动物的调查。此外,根据海湾精细化调查的数据情况,广西建立了以湾区为单元的海湾基础数据体系,构建“一类一库”数据库,为因地制宜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二、推动美丽海湾建设量质齐升
2023年,北海银滩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是广西首次、唯一入选案例。
“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立市,投入约185亿元用于北海银滩美丽海湾建设,陆海统筹、河海兼顾,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智祥介绍,在银滩岸段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和涠洲岛入选全国和美海岛的基础上,北海市强化保护和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该市修复涠洲岛防风林103.64公顷,修复珊瑚礁28.4公顷,珊瑚覆盖度由14.7%提高到23.2%。布氏鲸个体识别达60头,通过制定团体标准《近海布氏鲸观鲸指南》,初步建立有序观鲸模式。
生态保护修复对于海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公示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钦州市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成功入选。
据介绍,钦州市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孔雀湾红树林修复与岸线生态化项目),属于2020年钦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项目建设以来,金鼓江海域的孔雀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金鼓江畔水面上只有生活垃圾以及荒废的船只;如今,江畔水草茂盛,白鹭在红树林中翩翩起舞,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象。
同样,作为北部湾畔的海湾城市,防城港正在实施防城江、北仑河、东湾、西湾、茅尾海等重点河流海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美丽海湾,并积极为防城港西湾申报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根据今年9月发布的《美丽广西建设实施方案》,广西将继续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钦州湾(含茅尾海)、铁山港湾等为重点,“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推进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管,完善海洋联动执法机制等举措。到2027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要达到92.5%以上,美丽海湾建成率要达到50%左右;到2035年,“人海和谐”美丽海湾基本建成。
“我们要全力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扎实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推动我区美丽海湾建设量质齐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提升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水平
11月21日,2024年粤桂近岸海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联合演练在北海铁山港码头举行。这次跨省联合演练有何创新之处?对美丽海湾建设有何影响?
记者在现场看到,演练场景模拟北海市铁山港码头作业区中石化油品运输码头一艘运输原油货船在停靠装卸货物时,被一艘正在停靠码头装载甲苯的货船碰撞出现事故,致使货船约50吨原油泄漏……粤桂两省(区)生态环境厅接报后迅速响应,立即组建应急监测队伍,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演练首次采用天空地海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式,利用无人机智能基站开展高频次、连续、精细化遥感监测,与卫星、岸基和海洋在线监测相结合,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识别出受污染区域。
“通过将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艇、应急监测自动浮标等监测数据实时传回广西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预警监控系统,快速完成方案编制、现场分析和报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创新方式、先进手段,演练过程中,各组通力配合,争分夺秒,将监测结果及时报至指挥部,为事件污染态势研判、有效处置污染等提供坚实数据保障。
在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看来,本次演练贴合实战,通过运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技术和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自动监测网络预警系统,极大提升了应急处置的质效。
同时,此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的演练,也增进了粤桂沿海环境监测机构的交流合作,为进一步深化粤桂东西部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实现对近岸与近海全域多维度、全要素监测,防范跨界海洋环境污染,让每一个海湾都能“各美其美”积累宝贵经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