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杜志雄,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英,与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韦永祥,围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进行了一场跨越千里的生态文明“云端对话”,对“以水兴城、以水富民”发展路径进行深度探讨。
美丽河湖:美丽中国建设的灵动底色
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可以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带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杜志雄在采访间接受采访。
杜志雄认为,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画卷中“最灵动的笔触”,通过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把河流变成会呼吸的生命体,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让乡村旅游、绿色产业水到渠成,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百姓口袋里的“金山银山”。
柳州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关闭、改造、搬迁一大批重污染企业,建设大量的截污工程和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给柳江装上了“净水器”,柳州地表水水质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让美丽宜居成为工业柳州的灵动底色。
科技赋能:为美丽河湖注入“智慧基因”
如果说河湖是大地的血脉,科技创新便是让这血脉焕发生机的“魔法”。
杜志雄认为,科技成为现代治水的重要驱动力。他认为,美丽河湖建设要紧靠科技赋能,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天地空立体监测网,实时监控河湖动向,推广环境DNA技术,建立濒危物种保护预警系统,依靠科技手段推动公众积极参与河湖治理,实现群众举报问题AI自动分类派单。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英在采访间接受采访。
杨英提出,应加大生态科技创新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增长点。
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韦永祥通过网络直播向大家介绍柳州市开展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成效。
韦永祥表示,不断升级治理手段,是柳州河湖治理的重要方向。柳江治理紧紧依靠遥感系统、摄像头、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化技术对企业生产、排污、治污进行全过程管控,给排污企业上“紧箍咒”,杜绝乱排、偷排的现象。
生态经济:解锁绿水青山“变现密码”
在柳州,生态经济正通过解锁“绿水青山”的多元价值,释放蓬勃高质量发展动力。
杨英表示,优质水源为螺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清澈水源灌溉出了优质的稻米,凭借“生态+产业”的模式,柳州螺蛳粉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此外,杨英还建议在柳江流域种植乡土彩化树种,既能固土净水,又能开发苗木经济。
杜志雄认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有“三件套”,一是开个“生态优等生班”,可以挑选鄱阳湖、柳江这些水质好的河湖,成立“美丽河湖试点班”当标杆,给每条河湖办“生态身份证”,用卫星遥感+环境DNA技术算清楚它们能固多少碳、养多少鱼。二是可以给生态资源开“银行”,设立“生态VIP俱乐部”,政府牵头成立专项补偿基金,对保护得好的地方直接发“生态奖金”。三是可以搞“生态网红经济”,让农田变美丽景色成爆款、湖水变美容辅品成热销、工厂变教学基地成课堂,玩转网红流量。通过用科技量化生态价值,用制度让保护者赚钱,用创意把自然变顶流——绿水青山从此自带“提款密码”。
全民共治:构建护水新格局
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需要全民共同参与,构建护水新格局,让每个人从“旁观者”变成“行动派”,从“用水人”升级为“管水人”,在共享生态红利的同时共担责任。
杜志雄表示,治水即治民心,当百姓推开窗见白鹭、散步闻荷香,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杨英认为,可以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中国。
韦永祥在分享中提到,柳州市民化身“水侦探”,钓鱼爱好者、游泳者通过短视频实时举报问题,这些都是全民共治的表现。
“守护美丽河湖,既是生态命题,更是发展课题。”杨英表示,未来仍需继续推动生态价值转化,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滋养幸福生活的绿色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