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2024年广西完成营造红树林面积266.02公顷,超当年目标任务8.1%;修复现有红树林面积904公顷,超当年目标任务11.6%,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任务。
2024年,广西沿海三市强化监管、项目引领、科学修复,超额完成营造任务,红树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根据《广西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5年)》,2020—2024年,广西应完成营造、修复面积分别为860公顷、2860公顷,现已完成营造、修复面积分别为1062.18公顷、3146公顷,提前一年完成营造1000公顷的目标任务,修复面积已达目标的89.9%。
广西红树林种类丰富,群落类型多样,分布着真红树植物12种,其中2种是外来种,还有半红树植物8种。根据2023年度广西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我区红树林面积已达1.06万公顷,位居全国第二,提前完成了《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0—2030年)》中2025年“保有量突破1万公顷”的规划目标。目前已建立3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处湿地公园,广西近60%的红树林区域已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筑牢根基。
为建立健全红树林保护和监管机制,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红树林监管体系,广西实现对红树林常态化的智慧监管。构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巡护管护体系,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巡护4万余人次。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林业局等多部门连续8年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红树林保护区内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基本解决。深入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强化海洋综合执法监管,依法打击“三无”船舶和各类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