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截图。
核心阅读
广西的山,绿意葱茏;广西的水,澄澈灵动;广西的林,繁茂深幽……
当红树林的根系织就海岸线的生态屏障,碳汇交易的数字已在云端跃动;当壮乡的桑蚕吐丝化作生物科技的银链,山林间的负氧离子正注入康养经济的脉管;当西江碧波托起清洁能源的巨轮,每一寸土壤都将在绿色金融的刻度上增值。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探索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之路。八桂大地,生态之美正化为发展之光,生态优势已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
春光作序启新程,3月28日—4月28日,2025年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品牌建设主题活动(第二届)在南宁举行。主题活动分为开幕式、产业招商推介和主题展示三部分,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产业界的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推动广西宜居康寿品牌建设。生态资源在这里真正成为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的资本,绿水青山“生金淌银”,美丽广西未来可期。
广西打造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最优化。图为六万山顶日出。
嘉宾云集,共谋发展
聚焦宜居康寿品牌建设
“今天的广西既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情画卷,更有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的开放胸怀。”4月1日,自治区副主席眭国华宣布2025年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品牌建设主题活动开幕。她诚邀大家多来广西走走看看,感受生态之美,解码长寿基因,体验文化之韵;强调要深化交流合作,深入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以数字技术赋能生态资源管理,携手建设世界向往的宜居康寿福地,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诗篇。
眭国华宣布2025年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品牌建设主题活动(第二届)开幕。
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发表致辞。他提到,广西作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的“优等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期待广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希望各方加强生态领域、大健康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新机遇,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世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也对广西的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广西山清水秀、碧海蓝天,到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在这里探讨生态环境与大健康议题实至名归、众望所归,也恰逢其时顺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潮流。他呼吁广西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健康优势,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主旨报告,精彩纷呈
专家学者共话绿色发展
在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就生态环境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发表了精彩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围绕“环境污染与健康”作主旨发言。他聚焦新污染物治理,指出关于新污染物的定义、治理方法及其对健康的危害,目前仍缺乏清晰的认知。新污染物正逐步成为当前制约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改善的新难点,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啃的“硬骨头”。江桂斌强调,新污染物治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需以“科学基础战略”为先导,通过动态优化研发任务、主导国际数据智库、完善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等措施,为高水平保护与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研究员陈春英分享了纳米科学技术在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她提到,纳米新材料新技术的逐步应用,也会带来环境和健康问题。环境纳米颗粒进入人体后可能会产生诸多健康风险,这是必须加强研究的一个方面。陈春英还介绍了团队在纳米材料环境转化及其对社会人类学作用规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强调要促进纳米材料的设计以提高其安全性,促使纳米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就如何推动环保产业和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分享了广西践行“两山”理念先行先试的实践与经验启示。他建议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政策协同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培育示范项目、创新投资模式激活市场活力等措施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祝凌燕围绕全氟化合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进行了分享。她介绍,全氟化合物在环境中大量存在,最终会进入人体并产生健康风险,应在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需求推动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全氟化合物类新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圆桌对话,共谋未来
探讨生态环境与健康之路
在圆桌对话环节,世界卫生组织原助理总干事、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任明辉,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主持工作)张震宇,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赵嘉,中国康养集团研究院院长张晋,以及广西旅发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华雄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生态环境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两山”转化、国际经验借鉴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任明辉强调了大健康概念中环境、动物与人健康之间的协同关系,并提出信息共享和科研联合攻关的重要性。他认为,要真正把传染病的关口前移到更早的动物源阶段,需要跨学科大团队、多队列甚至跨国的国际合作来找出解决方案。张震宇指出,在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科研人员共同考虑政策协同、科技投入、公众参与、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他还总结了广西等地在“两山”转化过程中的四个路径:守绿成金、增绿添金、点绿成金和绿资助金。
赵嘉从欧盟发展相关产业的角度分享了德国发展森林康养的经验,并期望为广西生态环境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差异化战略、重视品牌效应和产业链延伸、促进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建议。张晋则介绍了新时代银发经济背景下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他表示,集团作为头部康养企业正在布局人才培养,希望为广西成为长寿之都贡献力量。黄华雄分享了广西旅发集团在推进生态文旅与康养企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实践,该集团紧紧围绕广西“三地两带一中心”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格局进行布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旅和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广西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招商推介,成果丰硕
签约项目投资额近200亿元
为拓展广西与国内外生态环保产业深度合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1日下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办了2025年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产业招商推介会,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在推介会上致辞。会上共有49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涉及金额高达172.3亿元。
2025年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投资额近200亿元。
近年来,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2024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1%,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率为99.1%,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三。良好的生态本底是广西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基础。广西拥有38个“中国长寿之乡”,数量居中国各省之首,巴马长寿品牌闻名世界。一批大健康产业项目如大新明仕秘境度假区、巴马世纪养生园等已落户广西,使得广西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热土。
陈亮表示,广西将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更加优质的要素保障、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以“四季常青”的温度和热情为企业经营发展加油助力、保驾护航。
陈亮在2025年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产业招商推介会上致辞。
指导交流,共谋合作
院士专家助力广西绿色发展
4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一行到广西指导交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召开座谈会。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兴赢参加座谈并讲话。双方围绕新污染物治理研究、中国(广西)—东盟生态环境科技联合研究院建设、生态环境与大健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谋合作新路径。
张兴赢主持活动主题发言环节。
广西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也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张兴赢表示,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团队能够持续关注广西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出谋划策,特别是支持面向东盟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会上,张兴赢为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与廖春阳分别颁发了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指导委员会聘书,将国家级智库资源深度融入广西生态科研体系。江桂斌向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赠予其主编的《高等环境化学》专著10册,充分体现了知识共享的深厚情谊。
颁发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指导委员会聘书。
主题展示,受热追捧
展现广西绿色发展名片
3月29日,众多市民游客走进南宁市民歌湖国际音乐小镇的“生态广西 宜居康寿”主题展示活动现场,选购广西好山好水孕育的好货。本次活动以其丰富的展示内容、多样的互动形式,成为展现广西生态环境优势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成果的一张亮丽名片。
活动现场,以“生态+”为核心脉络,全景式展现了广西六大生态产业蓝图,包括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康养、生态海洋、生态工业。活动将持续到4月28日,持续为市民和游客呈现更多“看得见、品得到、带得走”的生态福利。
“这个鸭掌爽脆可口,多种香料香味交织叠加,吃了根本停不下来。”在广西春江食品展位前,市民排起长队试吃抢购。春江鸭掌的独特风味,与采用广西特有的香料关系匪浅。据《广西植物名录》记载,广西特有的香料有65种。春江鸭掌优选了罗汉果甜苷、肉桂等,以十八味壮族古方调和出独特广西风味,打造出月销超百万包的爆款零食。
据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汇聚南宁市多家生态企业,涵盖食品加工、中医药、林下经济等领域,呈现“特色种养—精深加工—康养融合”的生态和大健康产业图景。在4月1—3日的南宁主题展期间,通过“生态美食+非遗技艺+康养产业”的立体化展示,首日吸引超两万人次参观。
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有力推动了沿江经济带发展。
活动期间,柳州市将融安金橘、灵芝茶等生态产品带来现场,其中蕴含的健康元素,是大自然赋予的养生珍宝。同时,柳州市还带着独特的绿色“工业气质”来到了展厅——五菱MINIEV概念车模型与柳工挖掘机模型组成的“绿巨人”战队,现场展示了绿色工厂的先进理念。当工业与生态相互交融,传统工业重镇的绿色转型,让人惊呼震撼。
主题展示活动吸引了全区近40家生态企业的积极参与,涵盖了农副产品、医疗保健、旅居康养、非遗产品等多个领域。山东省游客吴女士退休后到广西养老,在活动现场,她体验了农副产品、医疗保健、旅居康养等生态产品,收获满满:“以前只知道广西的山水美,没想到这里的生态产业也这么发达。”
以生态破题,向未来作答。广西的生态禀赋正化作奔涌的动能,在时代的赛道轰鸣向前。这里,生态不再是静态的风景,而是流动的资本、裂变的基因、跃迁的密码。北部湾的潮声将见证:被数据赋能的青山,用区块链锚定的绿水,以生态IP引爆的文旅,正重构高质量发展的方程式……山水与繁华共生的故事,将在这片土地上续写。
柳州推出“紫荆花海漫游线”等生态旅游线路。图为“花路”与碧绿的柳江互相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