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区内要闻

生态工业成为绿色发展新引擎——走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系列报道⑥

2025-06-19 08:34     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生态工业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支撑。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广西现有的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桂平市、南宁市良庆区、荔浦市在生态工业方面各具特色。其中,桂平市探索“光伏+产业助推绿色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典型,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良庆区以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环保企业等生态工业项目为发展“绿色引擎”,推动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荔浦市聚焦加快打造衣架家居、食品药品、光电科技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百亿园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生态工业强市路子。

桂平 绿色动能向阳而生

6月的阳光虽然猛,却是一种宝贵的清洁能源。

6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桂平市蒙圩镇的广西玉柴农光电力有限公司光伏产业基地,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光伏发电板下的水田里,一只只小龙虾时不时地“冒个泡”。这种“一地多用”经济模式,正是该市将光伏发电工业与生态农业结合,探索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道路的生动实践。

基地内的广西农光桂平光伏电站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6600亩,计划总装机容量为200兆瓦,总投资约11.7亿元。

对于为何选址在蒙圩镇建设光伏发电站,该电站站长吴季原解释:“我们经过测算,这里比起其他地方日照时间更长,平均每天日照时间达到8小时左右,日照强度更大,发电产生的效益就更高。而且当地相关部门也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基地里的这些光伏发电板还相当“聪明”,可以像向日葵一样追着太阳旋转,有利于最大化地利用光能发电,并将电力即时输送到南方电网。

据了解,项目全部建成后,运营期不低于25年,每年所发的24000万千瓦时清洁能源,相当于每年节省了71928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395吨,减排效应明显。

为充分利用光伏发电板下空间,2021年起蒙圩镇尝试探索“农光互补”综合种养。通过外引内培,近年来先后在光伏发电板下发展了水果、蔬菜、中药材、花卉等作物种植业,和加州鲈鱼、澳洲淡水龙虾、小龙虾等水产品养殖业。养殖所建造的水塘为光伏组件提供自然冷却环境,养殖废料为果蔬供肥,“上可发电下可种养”的立体结构恰好形成复合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环境效益。

“以前这片全是石头地,很难种植农作物,光伏电站建成后,上面可以发电,下面可以种养殖喜阴的动植物。这个项目我们环保部门做环评的时候基本没什么问题,属于绿色产业。”贵港市桂平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志邦介绍说。

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该项目科学布局,综合利用,进行太阳能发电,生态农业种养,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一条全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项目中涉及的相关村委负责土地流转和土地管理服务,每年获得土地管理服务费,由此较大幅度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光伏发电板下种养产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先后引进多家公司,培训村民转型为“种养能手”。

吴季原介绍,该项目全部建成后,能直接和间接提供约2000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就业,月均预计增加收入2000多元。

良庆区 生态工业项目蓬勃发展

6月13日,记者走进南宁市良庆区,探寻生态工业蓬勃发展的奥秘。

位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核心区的五象汽车生活广场,占地232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0亿元,是生态工业的鲜活样本。

作为广西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点,该广场积极探索“汽车+光伏+文旅”模式,已引入37个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建成超200个充电桩,构建起从销售到售后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累计带动汽车销量13.29万台,销售额达263.41亿元。

在广场A座楼顶2.6万平方米的空地上,“五象谷”森林营地宛如绿色空中楼阁,集汽车影院、帐篷营地、花园市集等业态于一体,将工业屋顶转化为城市绿肺和文旅空间,运营一年多时间吸引超过15万人次的游客前来体验。广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也带来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五象汽车生活广场集汽车影院、帐篷营地、花园市集等业态于一体。(五象汽车生活广场供图)

广场园区楼顶建设的光伏电站和低碳“一体化智慧车棚示范停车区”,既能满足停车场遮阴需要,又能实现长期稳定的节能减排,每年降低运营电费成本200万元以上。“这不仅满足了广场的用电需求,我们还将这些作为电费优惠政策反哺车企。”五象汽车生活广场总经理韦佳欣介绍说。

比亚迪王朝网南宁迪智4S店销售总监梁盛锦直言,正是广场的绿色理念与优质配套,让门店客流、销量显著提升。

来到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展厅,首席技术官涂方祥向记者介绍:“我们将公司专利设备DMBR双膜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多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其中采用的新型PTFE膜材料使用寿命超过10年。设备占地面积小,实现了远程集中监控,减少了现场管理人员。”

据了解,该企业已在全国布局上千台污水处理设备,使多个乡镇的污水达标排放。

南宁市良庆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梁枫光表示:“有了这些环保企业的介入,让我们生态环境部门在做好监控的同时,让环境治理工作更加顺畅。”

荔浦 生态工业在山水间破茧成蝶

在广西生态保护浪潮中,荔浦市生态工业正以破茧成蝶之势重塑发展基因。

6月10日,记者一行人驾车驶进广西荔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时,雨后初霁的园区呈现出别样生机,“绿色家居”“大健康”“光电科技”等大大小小的企业标牌掠过车窗,一座座标准化厂房倒映在地面的水洼中,折射着生态工业的活力。

荔浦市生态环境优美。(荔浦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荔浦市工业集中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翔介绍,该产业开发区面积约685公顷,2024年共入驻企业152家,工业总产值达81.67亿元,为周边居民提供如生产、物流、客服等行业大量岗位,带动餐饮、零售、维修等配套产业发展。

走进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环境保护之举步步可循。家具毛坯加工区里,空气里除了木材的香味并无其他异味,各式自动化机械设备井然有序地运作着,车间上空还连通着许多吸尘管道,传统记忆中的木屑、灰尘满天飞画面在这里无踪无迹。

“我们将保护绿水青山放在首位,这里的包装条码可以追溯木头生产林地,若有使用破坏生态的林木一查便知。”该企业负责人罗展宗说道。

荔浦依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势能,将环保指标变现成为工业发展的绿色引擎,这种生态价值转化模式如漓江春水般滋养更多发展热土。

“我以前在周边打零工,在家种点农作物,收入较低,后来市里引进了这家食品加工企业,我在生产线上负责质量检测,现在算是个技术工人了,每个月工资还能拿5000多元!”荔浦隆赢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质检员钟晓凤向记者分享道。该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供应、配送、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企业,拥有标准化厂房及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围绕荔浦芋头所制出的芋泥、芋圆等产品遍销全国各地饮品店。

如今,荔浦市推动传统工业向绿色智造转型,围绕衣架家居、食品药品等优势传统产业,积极进行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厂房“五新”技术改造,让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由人工操作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基础保障与服务提质的双向提升。荔浦市积极建设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优化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降低企业环保成本,同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土地、人才等各类要素保障,持续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2022年以来,通过园区集成服务为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环保等急难愁盼问题300多个,涉及金额超30亿元。

“近年来,荔浦市坚持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不断提升荔浦市环境质量,2024年荔浦市空气优良率为98.1%,PM2.5、PM10平均浓度均排名全区前列,为生态工业发展提供环境空间。”桂林市荔浦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昌云说道。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