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苏伟东、自治区柳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洪伟良、南宁市环境卫生监测站高级工程师何秀萍等专家组成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组,赴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河池中心)开展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工作。河池中心提出3大领域(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9项参数的扩项申请全部顺利通过评审,服务“六新河池”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
召开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首次会议
一直以来,河池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三个一流”和“六个在前”要求,持续通过提升监测能力服务好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做好本次资质认定(扩项)工作,可谓“铆足了劲”,通过“三个发挥”激活“红色引擎”,填补土壤有机污染物分析“能力空白”,利用“3个工作日”解决“1个大困难”,以“人机料法环测”均符合标准要求助力监测能力形成“硬核”实力。
一、“三个发挥”激活推动资质认定(扩项)工作的“红色引擎”
一是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头雁效应”。从资质认定(扩项)前期的项目确认、人员培训、实验仪器检定校准和资质认定申请,到中期的考核实验,再到后期现场评审,党支部书记、中心主任林革均周密部署、精心谋划、率先垂范、加强监督,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中心副主任张昱坤以上率下,抓实抓细每个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二是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效应。在本次扩项的每一个环节,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党员们充分利用今年以来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学史力行,处处模范带头,带头潜心研究,带头攻坚克难,带头赴自治区柳州、百色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先进单位“取经问策”。三是发挥党员业务骨干“传帮带”效应。结合本单位新进年轻干部多且基本处于“三零”(零基础零经验零技术)状态的现实,吸收年轻干部参与到扩项工作中来,党员业务骨干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等形式“传经送宝”,助力年轻干部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为高质量完成资质认定(扩项)工作注入新生力量。
二、填补土壤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空白”,为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保驾护航”
河池市作为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土壤监测任重道远。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河池中心土壤有机污染物分析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尚不具备国家网土壤监测有机分析测试项目(推荐方法或等效方法)检测资质,服务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明显不足。河池中心主动正视不足,主动强弱项、补短板,在本次扩项评审首次申请土壤(含水系沉积物)有机污染物分析项目(有机氯和多环芳烃),填补了土壤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空白”,为全面提升服务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全区打好升级版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1+14”个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一盘棋、一家人、一股劲”大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三、“3个工作日”解决“1个大困难”,以实际行动诠释生态环保铁军精神
本次资质认定(扩项)申请书递交后,对于水和废水(含大气降水)中《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荧光探头法 作业指导书》(GEM/ZY-FF-01-2021)这一方法,评审组建议以非标形式申报。现场评审日期迫在眉睫,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河池中心决定利用“3个工作日”解决“1个大困难”,参与扩项工作的全体人员主动放弃国庆长假,自觉加班加点,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在短短3个工作日内完成邀请专家对人员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和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等是否符合非标准方法要求进行审定以及审查意见整改等一系列工作,为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打下良好基础。
四、“人机料法环测”均符合标准要求,监测能力形成“硬核”实力
评审当日,评审组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等资质认定相关法律法规,从“人机料法环测”各个方面对检验检测全过程进行了核查,通过听取汇报、文件审查、调阅档案、现场试验等方式对实际检测能力进行了全面审核,共安排了4项参数的现场考核,其中涉及盲样考核2项、加标考核1项、人员比对1项。评审组对河池中心硬件设施的先进性、人员的专业性、检测能力的规范性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河池中心环境、设备、人员能力等各要素以及体系建设、运行方面均符合评审依据、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一致同意河池中心通过本次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至此,河池中心资质能力参数扩增至273项,监测能力形成“硬核”实力。
评审组深入实验室检查
评审组深入实验室检查
评审组审查文件资料
通过本次资质认定(扩项)评审,河池中心监测能力再上新台阶。下一步,河池中心将继续以“红色引擎”引领,践行“三个一流”“六个在前”要求,持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护航“六新河池”建设的“硬核”能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