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市县资讯

走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广西荔浦市书写高质量“生态篇章”

2021-10-17 11:35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作者:蓝皓璟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10月14日,桂林市荔浦市被生态环境部授牌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近年来,荔浦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富市,推动生态惠民、创造绿色财富、增进绿色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今年1月1日至10月14日,荔浦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1天,优良率97.9%,PM10年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 PM2.5年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荔浦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打响生态品牌,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本村”1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3个、“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连续两轮获评“自治区文明城市”,相继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最美中国·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中国最美山水文化旅游名县”“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广西园林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荔浦市不断推动生态惠民,固本强基,“生态经济”提质增效,老百姓收获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依托“生态”提升农业。累计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210个,实现农、林、畜核心示范园区全覆盖,数量、质量均位居桂林前列;培育国家、自治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3家,自治区级生态养殖场91家,自治区、桂林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家,“三品一标”产品4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生态”转型工业。依托长水岭、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持续壮大衣架家居、食品药品、光电科技等三个“百亿产业”,坚持增量投入和存量调整并举,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7个项目入选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数量居桂林县域第一;其中衣架家居特色产业园列入自治区“百亿园区”项目,为桂林仅有的2个入选项目之一;1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库;10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企业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围绕“生态”升级旅游业。依托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机遇,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好山好水得到快速“变现”。建成3个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投资62.35亿元打造天誉养生谷、地球记忆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努力创建2个国家5A级景区,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茶乡文化、田园文化等主题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民族特色村寨和乡村旅游点,实现生态产品由“低价竞争”向“品牌战略竞争”转变。“十三五”期间共接待游客3348.19万人次,是“十二五”期间的2.78倍,年均增长20.15%;旅游总消费474.74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4倍,年均增长25.65%。

为做到生态保护有章可循,荔浦市编制国土空间、河道采砂、矿产资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专项规划,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6大领域34项重点指标,统筹推进各项生态建设工作,重点指标完成率达100%。同时,强化源头把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下发《荔浦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打好生态工程。

“十三五”期间,累积投入2.6亿元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20年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资金3754万元。

目前,全市已建成12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共59套(含管网项目)建设;建成桂林市级“幸福乡村”示范村21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10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7%。建成长水岭污水处理厂、小五金企业协会废水处理站、美新污水处理厂等三个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厂。144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村屯、田园、道路、河流、沟渠、水库保洁全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