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和2021年1-8月,防城港市的环境质量关键指标持续优良。
2020年,防城港市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PM2.5、PM10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8.5%、10.6%。其中,国家考核的两项约束性指标PM2.5和优良天数比例均排名全区第一,优良天数比例创下自治区各市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防城江、明江、北仑河等主要河流考核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水质优良比例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无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区域;东兴市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命名,全市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53个,市级生态村81个。防城港市“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
根据防城港市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公众对防城港市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0.4%,比2019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成效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可。
2021年,防城港市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源头治理和系统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1-8月,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全区排名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9%,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6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3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和10个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近岸海域14个国控站位海水水质均达到一、二类水质指标要求,水质为优。
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郑大雄介绍,防城港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离不开“坚持一个核心,争先两项指标,认真做好三项日常重要工作,着力解决涉水四项突岀问题,全力落实影响空气质量五项主要问题”。坚持一个核心,即:坚持巩固防城港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争先两项指标,即: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两项指标要争取保持全区前列。防城港市深入实施“一微克”工程,对空气质量指标每微克力争,制定了《防城港市2020年冬季-2021年春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防城港市2021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防城港市2021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计划》,组织开展春季大气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和臭氧污染治理攻坚行动,重点加强秸秆禁烧、城市扬尘治理、烟花爆竹禁放、柴油货车整治、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等工作,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两项指标稳定保持广西前列,“防城港蓝”已成为防城港市金字招牌。认真做好三项日常重要工作,即:法规宣传,监测执法,辐射与核工作。着力解决涉水四项突岀问题,即:生活污水治理,国控断面水质提升,近岸海域水质巩固,养殖尾(废)水治理。全力落实影响空气质量五项主要问题,即:抓好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放,臭氧防控,柴油货车整治和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超低排放改造。
郑大雄表示,防城港市还致力于抓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分解落实各项节能降耗工作,优化利用化石能源,积极推广天然气利用,建成投产中石油中缅天然气管道钦州至防城港支线和防城港市天然气专供管道,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据介绍,目前,防城港市已建成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44万千瓦,预计每年产生的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了12.2万公顷森林,将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达峰”“碳中和”做出巨大贡献。
下一步,防城港市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