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市县资讯

2021年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亮点和举措?这个新闻通气会带你一起回顾

2022-01-19 10:25     来源:南宁市生态环境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1月18日下午,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生态环境系统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新闻通气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衍全通报了南宁市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自治区、南宁市属有关媒体代表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2021年,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和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起步就要提速 开局就要争先”的劲头,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思路,坚持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南宁蓝”保持常态,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百里秀美邕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八大亮点”
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全面达标

南宁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全年未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尤其是2021年第四季度未发生污染天气,是2013年南宁市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首次实现零污染的四季度。在六项大气污染物指标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达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达二级标准,2021年1-11月,南宁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19位、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6位。


水环境质量刷新成绩、再创新高
  2021年1月,南宁市首次进入全国地表水水质排名“前30”,并在此后11个月持续上榜,1-11月南宁市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第25名、省会城市第2名。其中,一季度获得省会城市水质冠军。2021年,南宁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实现双“100%”。各断面均达到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其中5个优于考核目标。原有38段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趋于稳定,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典型案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的南宁市黑臭水体整治问题,于2021年11月获自治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销号。

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治理经验创新、全区领先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南宁市农整项目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模式成全区创新典型。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落细、立行立改
  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涉及南宁市的18个问题中,已有6个完成或基本完成整改,其余12个共性问题均按时序推进整改。督察交办南宁市的777件环境信访件中,已办结569件,阶段性办结208件,整体办结率100%。

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还静于民

南宁市声功能区夜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5%,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南宁市环境信访投诉总量较2020年下降2.2%,其中,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量较2020年下降9.98%,首次实现“双降”。

环境执法人员向周边居民代表告知企业废气噪声整改措施和排放情况。

生态文明建设及宣传教育有声有色、成绩喜人
  良庆区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建成生态环境教育基地4个(含国家级1个)。原创海报《跟“小山”“小水”一起做环保行动派!》获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生态环境宣传产品,是广西唯一获奖作品。

环保服务经济举措精准,推进有力
南宁市新增环境保护挂牌重点服务企业128家,全市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规上企业100%纳入重点服务管理。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排污许可管理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南宁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和“三线一单”成果相关文件编制。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和“双百双新”项目前期环保服务全面推进,2021年新开工项目环评手续完成率达92%,“双百双新”厅级领导项目环评手续完成率达72%。

生态环境安全稳定,持续向好

南宁市区环境电离和电磁辐射处于正常水平,2021年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五大举措”
凝心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多措并举抓重点,持续巩固“南宁蓝”
  共启动污染天气预警响应13次,开展研判66次,制定实时管控措施295条,消除化解预报污染19天。
  ——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监管。组织69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完成治理。
  ——加强移动源监管。在全区率先建成重型柴油货车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并获自治区在经验交流会推广。
  ——强化秸秆焚烧、扬尘污染等面源污染管控。年内新建47个秸秆禁烧视频监控点,全市禁烧智能化监控系统火点处理率为82.24%,累计开展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3100公里。

  ——做好降碳相关工作。组织22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完成年度碳排放报告工作,组织4家发电企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联合市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了碳排放数据定期调度制度。
  2.创新模式补短板,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深化流域精细化整治,开展52个水环境问题治理。八尺江流域清理水葫芦面积约113.85万平方米,排查流域沿岸养殖场(户)137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71份,立案查处3件。
  ——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科学调整划定市级备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向县区交办55个水源地共178个环境问题。
  ——助力黑臭水体长治久清。针对内河流域环境问题立案查处13件,处罚金额387.17万元。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运用无人机对“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排查。

  3.多管齐下强监管,全力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安全
  ——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完成41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排查涉镉污染源重点区域89个,相关企业140家,4家整治企业已有2家完成整改,其余正有序推进中。
  ——严管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督促56家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和土壤自行监测工作。
  ——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争取中央及自治区农村环境整治资金3300万元,拟建32套污水处理设施和完成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目前已开工23套。南宁市率先在自治区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污染治理系统平台。同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建成设施开展全覆盖监测与排查,累计开展监测及现场核查设施2068次,发现并督办问题226个,当前发现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对标对表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多次开展现场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2021年以来,开展现场督导调研4次,召开市级会议5次,召开生态环境部门专题会议10次。督察开展以来共立案处罚企业51家,罚款金额约310万元,立案侦查1件,拘留7人,约谈4人。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印发出台《南宁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

创新举措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规划环评、“三线一单”为引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督促指导产业园区依法落实规划环评制度,核算区域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组织编印《南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加强“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衔接。
  ——持续深化重点企业挂牌服务机制,扎实推进“帮企减污”。建立对重点企业的经常性指导服务机制,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环保问题。
  ——全力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环保指导服务。24项新开工自治区重大项目共计22项完成环保手续,完成率92%,57项“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共计40项完成环保手续,完成率70%,未出现因环评手续滞后导致项目延迟开工情况。
  ——大力推进南宁市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2021年累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四次,配合开展节能环保产业招商一次,组织实地走访调研重点企业5家,征集产业链智库备选咨询机构11家。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全市23个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其中完成验收22个,实际完成投资34.61亿元,完成中央奖补资金支出3.5343亿元,执行率100%。南宁市生态环境局与崇左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在全区探索建立跨市自然保护地联合监管模式。2021年南宁市良庆区上榜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成为南宁市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区。

“严”字当头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万余人次,检查企业6000多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40件,处罚金额1345.8万元。对武鸣河流域和大明山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针对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在线数据弄虚作假、机制砂、建筑施工噪声、餐饮油烟等领域开展联合执法。开展全员岗位执法大练兵,在2021年广西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中,荣获“现场实战比武一等奖”和“表现突出集体奖”、案例讲解三等奖。2021年南宁市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预估考核结果为A,企业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基本建成。年内处置南宁市医疗废物约1.51万吨(含疫情医疗废物约1456吨)。启动环境应急预警15起,均应对科学、处置及时,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可控。

2022年,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中央、自治区、南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把生态环保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监管,有序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切实巩固提升南宁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