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炎炎夏日,你们热了可以开着空调安心舒适睡个好觉,但是你们知道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热了,我们该如何给地球降温呢?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给地球降温——碳中和”。在东兰县武篆镇中心小学课堂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授课教师耐心为学生们讲解“碳达峰、碳中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2022年全国、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结合《河池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参加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于3月3日深入东兰县武篆镇中心小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一、首次联合多部门形成绿色低碳宣传强大合力
在本次活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加强与本地各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与共青团河池市委员会、河池市教育局、河池市供电局、河池市气象局、河池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共同协作,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发挥各部门的联动性和职能优势,把“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与气象科学知识、节能用电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等有机结合起来,多部门同发声,齐心协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不断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形成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联合多部门共同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
二、首次运用线上线下结合让宣传有广度有深度
结合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既要筑牢疫情防线又要在宣传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在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积极发挥“以点带面”效应,聚焦气候变化问题,紧扣“碳达峰、碳中和”主题,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让宣传有广度更有深度。线下采用播放幻灯片、发放宣传册、趣味活动问答等形式开展宣传,切实提升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线上为河池市近100所中小学校约1.2万名师生讲好“生态环保开学第一课”,全方位把“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融入小学课堂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绿色低碳新风尚,传播绿色发展新理念。
线上线下结合宣传“碳达峰、碳中和”
三、首次立足监测职能宣传碳监测作用发挥机制
碳监测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需要科学监测和准确评估各地区各行业的碳排放以及减排效果。碳监测是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完成“双碳”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碳监测可以了解碳排放家底,建立健全碳排放清单,进而明确碳减排目标和路径。作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立足本职,在本次活动中将“碳监测”融入“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中,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碳监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
四、首次通过小手牵大手助力社会辐射效应发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青年干部职工代表岳方正以“2060,‘碳’为观止”为题,拉开“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进校园的序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一问一答、科学小实验等方式,为学生详细介绍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分享了“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节能降碳技能,引导青少年通过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和神奇有趣的互动迅速捕获了学生们求知欲,学生们纷纷积极响应,课堂迅速升温。“这次课堂非常有趣新颖,我从中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比如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太低是浪费能源的行为等。今后我会注意低碳生活,用实际行动为地球母亲‘降温’”。这是来自武篆镇中心小学学生的心声。
本次活动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切实增强了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有力引导青少年将“建设壮美广西”转化为行动自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下一步工作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继续立足生态环境监测职能,在践行绿色发展方面彰显新担当,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时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不遗余力服务发展大局,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