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和河池市直属机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服务中心工作、建设一流队伍、保障环境安全等核心任务,找准党建服务工作大局的结合点、切入点,以“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为契机,深化党建品牌选树工作,积极创建品牌矩阵,在党支部现有3个党小组中打造“一小组一品牌”,助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
一、突出围绕中心工作树立目标,把好党建品牌“入口关”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创建品牌。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际,以推动重难点工作顺利开展为目标,认真研究党建品牌建设的落脚点和发力点。党支部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采取“行动学习”头脑风暴法,深入研判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结合三个党小组党员所属科室分布和工作职责,最终确定以提升应急和预警监测能力、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作为品牌建设的主线。二是突出环境监测工作特色。集思广益,发挥全体党员干部的智慧,采取“普通党员提出、党小组长筛选、支委会议决定”的模式确定党建品牌名称,确保品牌名称兼具内涵和环境监测工作特色,在3个党小组分别打造“应急先锋 这里有我”“碧水红帆 监测哨兵”“红色传承 匠心监测”党建品牌,形成品牌矩阵。三是明确品牌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党建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品牌内涵、建设方法、工作目标、评估机制等,推动品牌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突出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合力,把好党建品牌“驱动关”
一是深化政治理论武装。组织党员干部利用“每周五下班前半小时”“每月2次党小组会”“每季度理论学习”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全国和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等。在学习深度上下功夫,采取“支部搭平台、干部上讲台”模式,每季度组织党员干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上台交流发言,结合岗位实际提出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思路和举措,引导党员干部从政治高度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二是突出党员示范引领。以正面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宣传入选2022年“向上向善·河池青年榜样”“向上向善·广西青年榜样”“河池优秀共青团员”等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在3个党小组内均设立党员先锋岗,激发党员立足岗位强党性、讲奉献的内生动力,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推动其他党员向身边先锋岗党员学习,在各自岗位作贡献,形成“党员亮身份、带头起作用”的良好氛围。三是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建成党建书苑,配齐优质资源,为党员干部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理论、强信念”提供阵地保证。同时充分利用河池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打卡”列宁岩、韦拔群纪念馆、魁星楼、东兰烈士陵园、红军标语楼、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和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切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凝聚积极投身守护好广西山山水水的共识和合力。
深化“应急先锋 这里有我”品牌建设,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门”。以全面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能力为目标,在第一党小组创建“应急先锋 这里有我”党建品牌,强化“我是党员我在”,人民所需,使命必达。在品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下,党员干部把初心使命转化为保障环境安全的具体行动。一是不遗余力筑牢环境安全屏障。较好地发挥了监测在科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顶梁柱”作用,得到河池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评为“表现优秀集体”。二是积极帮扶县级监测机构提升应急能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一线,采取面对面传经送宝、手把手答疑释惑等形式,开展包括应急监测方案和报告编制、ArcGIS制图、数据分析和研判等内容在内的技术培训,强化应急能力帮扶。三是应急演练求新求变收效明显。多次应急监测演练均有所创新,特别是实地复盘推演和搭建应急监测自给自足后勤服务保障平台广受好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板。多次联合河池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应急监测演练,积极构建“属地响应、区域协同”应急大格局。在2021年广西全区应急监测实战演练中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第一党小组党员干部在品牌的感召力下积极投身应急监测演练
深化“碧水红帆 监测哨兵”品牌建设,当好守护河池山山水水“二郎神”。以全面提升预警监测能力为目标,在第二党小组创建“碧水红帆 监测哨兵”党建品牌,强化党员在党旗引领下履行生态环境质量预警职责的使命担当。在品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下,党员干部把初心使命转化为当好环境监测“耳目”和“哨兵”的具体行动。一是全力配合2022年分片包干下沉督导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协助督导河池市科学应对污染天气,强化监测预警,确保辖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以实际行动守住“河池蓝”,助力河池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全区前列。二是在今年6月降雨量明显增多、部分水站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背景下,党员干部不畏艰险、风雨兼程赴各受灾站点开展灾后抢修、清理消毒、损失评估与修复等工作,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报告相关部门。三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顶着7月烈日“烤”验,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水站通水、通电、联网等灾后重建工作,与第三方运维公司及当地生态环境局协调设备入场、安装、调试事宜,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水站正常运行,监测参数由18个提升至19个。紧盯监测数据不放松,建立值班制度,持续做好水质预警监测工作。联合第三方运维公司共同召开协商会议,指出水站运维交接、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求第三方运维公司严格按照问题清单抓好整改落实。在洪灾后持续干旱的背景下,强化对水站的日常巡检,严密排查火灾等安全隐患。四是牵头编制《河池市刁江水质预警监测方案》《河池市龙江河水质预警监测方案》,与河池市生态环境局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多次组织县级监测机构联合开展刁江、龙江河污染源排查监测,在指导基层监测机构提升预警能力的同时,增强联动合力。五是强化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研判,每周向环境管理部门报送刁江流域水环境质量预警监测报告,每月报送河池市自动监测网运行质量报告。印发《关于河池市水环境质量评价规定》并抓好落实,在生态环境部每季度公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后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河池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分析报告并报送河池市生态环境局,助力河池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前列。主持编制的《2021年河池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从全国465本报告中脱颖而出,编制质量居于全国前列,成为全国获通报表扬的27本市县级报告之一,不断夯实提升环境质量预警能力的技术根基。
第二党小组党员干部在品牌的感召力下顶住烈日“烤”验开展水质监测
深化“红色传承 匠心监测”品牌建设,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以切实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在第三党小组创建“红色传承 匠心监测”党建品牌,强化党员在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高标准服务环境管理的使命担当。在品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下,党员干部把初心使命转化为提升服务环境管理效能的具体行动。一是倾力服务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党员干部牵头攻坚克难、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协助河池市生态环境局开展都安6个砒霜厂遗址治理项目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完成63个点位的采样和分析,出具“真准全快新”监测数据近千个,为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二是全力保障重大任务落地见效。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土壤相关污染源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河池市辖区内土壤相关污染源排查紧急任务。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在短短5天内完成辖区内30个农用地区域和60个尾矿库周边农用地样品监测工作,为有效掌握河池市土壤污染状况、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精益求精保证监测数据质量。首次举办2022年实验室操作技能竞赛,以理论考试、现场操作演示与盲样考核相结合的模式锤炼分析测试基本功。主动克服仅配置1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分析均需排队上机等困难,群策群力、力排万难、连续加班加点完成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专项比赛各项任务,2名党员干部获个人单项奖。四是发挥技术优势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契机,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对口帮扶的东兰县长江镇板隆村,定期、持续开展板隆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出具专题分析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努力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倾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切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量。
第三党小组党员干部在品牌的感召力下精益求精开展样品分析
第三党小组党员干部在品牌的感召力下攻坚克难采集土壤样品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和“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巩固党建品牌建设成果,构建系列品牌相得益彰新格局,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持续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贡献环境监测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