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左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谋划和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厚植生态优势,夯实“两山”转化基础
崇左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依靠生态优势,吸引企业投资,以优质生态产品降低企业成本,变生态环境优势为企业竞争优势,让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协同增长,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崇左要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态屏障,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方式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增强生态功能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身发展能力,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打开“两山”转化通道;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工业振兴、文旅振兴协同推进。
构建制度体系,为“两山”转化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崇左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印发了《崇左市推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改革集成试点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事项和组织保障。2022年,崇左市先后编制印发了《崇左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崇左市贯彻落实<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任务分解表》《崇左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崇左市促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22年打击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工作方案》《关于在河湖长制工作中建立“河湖长+警长”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河长+校长”协作机制的意见》等七项制度,为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改革集成试点提供制度保障。
多领域协同增效,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探索实施绿色、循环生态农业转化路径。近年来,崇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肥种植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2022年,全市种植业农药使用量(折百量)为469.77吨,比2021年减少10.77吨,同比减少2.24%。持续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全市共建设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60个,防控示范面积1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62.5万亩,全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49%以上。同时,推进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强化养殖主体污染防治职责,以种养结合,粪污无害化处理后还田,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目前,全市共有21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80%。
探索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工业转化路径。崇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对全市17家达不到安全、环保、节能、水耗、效益等行业先进标准要求的企业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倒逼低效产能退出;积极推进铁合金、水泥、有色金属、制糖等36家重点用能企业进行41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企业3家,挖潜节能量达到40.86万吨标煤,节能量超过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10%。
近年来,崇左市实现糖及食品、铜锰稀土新材料、泛家居、建材等4大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相关企业绿色发展:中泰产业园被认定为全市首个自治区级绿色园区,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国盛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广西宁明东亚糖业有限公司、中粮崇左糖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探索实施生态旅游转化路径
崇左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全市建立各类森林生态旅游景点60多个。目前,辖区内的白头叶猴保护区建成了集观猴、拍摄、科普等为一体的白头叶猴生态景区;弄岗自然保护区配套建设观鸟水坑20多个,观鸟线路9条,专业鸟导18名,农家客栈10余家,实现了交通、食宿、向导等“一条龙”服务;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建成安平仙河4A级景区;派阳山森林公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重点建设单位。崇左正按照旅游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的方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旅游项目:炎鑫度假村成功获评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石埠乳业生态观光牧场成功创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江州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扶绥县创办了国内首个“全国老年宜居养生示范基地”—乐养城;龙州县成功打造了“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打造陇亨观鸟基地;太平古城街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守正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一座山消失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单元也就随之消失了。崇左突出重点,守护好崇左生态特殊要素,挖掘、提炼、保护、传承、创新生态文化,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