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印发《关于2022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验室实验室能力考核的结果通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南宁中心)在参加4轮次所有项目的实验室能力考核中,均一次通过,结果全部为“满意”,在省级和339个地市级环境监测中心(站)中脱颖而出,被评为 “2022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这也是南宁中心在2020~2022年度,连续三年荣获“能力考核优秀单位”称号。此外,南宁中心还参加了广西4轮32项能力考核,结果全部为“满意”。
一、坚持党建业务“四同”,释放党建品牌效应。
一是对标对表生态环境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形成“1+1+9”的任务目标体系,按照“三化二可”(量化、具体化、特色化和可评估、可考核)原则,明确牵头科室、责任科室、完成时限、考评细则,并以季度调度会的形式督促落实,确保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不断深化“任务-措施-考核”机制。二是制定清廉监测建设和“六个在前”实施方案,以争创南宁市直机关100个“示范党支部”为抓手,提炼形成“三个一”支部工作方法(即重点工作任务一张蓝图、“党建+1+N”一个平台、“绿城党旗红,铁军先锋行”一个党建品牌),不断深化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进一步增强党员政治意识,筑强支部战斗堡垒。2022年,在全区各项比赛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表扬表彰25人次(1人记三等功,1人获评“2022广西最美基层环保人”)。
二、全面盘查监测能力家底,精准补短板强能力。
围绕垂改后中心资质能力、人员持证、标准方法、仪器设备四要素开展“监测能力家底”全面清查,并逐一分析覆盖情况,理清自身短板。一是抓住人员能力提升的“牛鼻子”,实行双向考核、学授互评的理论培训方式,开展全员参与、采样分析双向叉交、应急小组循环的常态化实操集训轮训,确保人员持证全覆盖、全员懂监测会监测。全年共开展57期次、776人次各类培训,33人、11个大类、1047项次100%通过持证上岗考核。二是运用“监测能力家底”清查成果,结合《广西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三年方案》(2022—2024年),编制中心三年能力建设库并动态更新,护航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三是全力支援百色市2起环境应急事件,针对较大以上级别环境应急事件开展2天应急监测演练,联合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演练,突出实战练兵。四是对照《“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全区年度监测方案,以满足监测任务和服务环境管理需求为首要,以拓展监测新领域和开展新污染物监测为重点,持续开展资质认定扩项和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工作,着力提升与新时代新要求相适应的资质能力。全年新扩项目/方法89项,资质能力由385项大幅提高至451项,增长率达17%。在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专项比赛中荣获二等奖、11个单项奖,参加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实战能力大比武荣获自治区级监测专项三等奖。
三、深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确保数据“真准全快新”。
一是修订完善质量体系文件,完成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全面评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树立“每一次能力考核都是对监测技术的一次技术大提升”理念,狠抓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二是对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最新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并正式印发20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着力加强试剂物品、仪器设备、实验室内务和监测人员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以自我剖析提升质量管理。建立“月汇总反馈+季度分析典型案例+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报告三级审核人员技术交流会,强化监测工作全过程监督,确保数据“真准全快新”。全年共开展月度质控检查50次、专项检查4次、质量监督123次、季度质控简报3期、质量分析会4次。
下一步,南宁中心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质量控制措施,规范环境监测行为,抓牢监测数据报告质量,以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坚守数据质量生命线,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推动监测技术迈上新台阶。
南宁中心开展“一对一紧盯”强化培训
南宁中心召开质量分析会剖析典型问题
南宁中心参加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实战能力大比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